课件编号18326338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5次 大小:50500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安徽省,阜阳市,南县,2023-2024,学年,高一
    阜南县2023—2024学年度高一教学质量调研 地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古代著名词人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诗句(残月指农历二十五、二十六的月相),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图示意词人当晚所见月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月相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月球自转 B. 月球公转 C. 地球自转 D. 地球公转 2. 词人观察到的月亮( ) A. 位于东部天空 B. 位于西部天空 C. 与太阳此升彼落 D. 与太阳同升同落 【答案】1. B 2. A 【解析】 【1题详解】 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月球绕地球做公转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使得地球上的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因此月相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月球公转,与月球自转、地球自转无关,与地球公转有一定联系,但不是主要原因,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2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残月指农历二十五、二十六的月相,词人观察到的月亮属于残月,根据所学知识,残月一般在下半夜升起,与太阳既不此升彼落、也不同升同落,排除CD;残月在下半夜升起,日出时被太阳光湮灭,月亮应从东边升起,因此词人观察到的月亮位于东部天空,A符合题意,排除B。故选A。 【点睛】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月相变化歌: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2023年9月,生物学家在约1500万年前的福建漳浦琥珀中发现一朵绽放的银缕梅花朵,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首例银缕梅花朵化石。与其现生“后代”不同,这种新发现的远古银缕梅生活在热带雨林中。下表为地质年代表,甲、乙、丙、丁为四个地质时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代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纪 寒武纪 甲 志留纪 乙 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丙 白垩纪 古近纪 丁 第四纪 3. 漳浦银缕梅花朵化石可能形成于( ) A. 甲时期 B. 乙时期 C. 丙时期 D. 丁时期 4. 漳浦银缕梅花朵化石形成时期,当地( ) A. 气候较为干冷 B. 气候高温高湿 C. 为浅海区域 D. 为高海拔山地 【答案】3. D 4. B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地质年代顺序判断,表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奥陶纪、泥盆纪、侏罗纪、新近纪,前三个纪处于距今1亿年前,而新近纪开始于距今2300万年,一直延续至258.8万年前。材料信息表明,在约1500万年前的琥珀中发现首例银缕梅花朵化石,因此漳浦银缕梅花朵化石可能形成于丁时期,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4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远古银缕梅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热带雨林处于气候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热带雨林不会产生于气候较为干冷环境,更不会产生于浅海区域或高海拔山地,因此漳浦银缕梅花朵化石形成时期,当地气候高温高湿,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地层形成的顺序,按地壳的发展历史划分的若干自然阶段,叫做地质年代。“宙”、“代”、“纪”、“世”分指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