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27931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客至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305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高中,语文,统编,选择性,必修,下册
  • cover
《客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品味诗歌语言,反复诵读本诗,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理清诗歌的情感线索,领会诗歌的内容。 3.通过对诗句的鉴赏、写作方法的探究来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4.背诵课文,理解诗人在《客至》中表现出来的闲居生活之美以及对于友人来访的喜悦之情。 【重点难点】 背诵课文,理解诗人在《客至》中表现出来的闲居生活之美以及对于友人来访的喜悦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总结了“人生三大快事”:金榜题名时,同房花烛夜和他乡遇故知。由此可见人们对友情的珍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写友情的诗句: 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知识链接 (一)作者介绍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为“大李杜”,与之相应,李商隐与杜牧被称作 “小李杜” ,杜甫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二)写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的浣花溪畔建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因为有友人的接济,杜甫一家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充满了生活乐趣。我们所熟识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上元二年春意盎然的一天,友人崔县令登门拜访,诗人喜出望外,于是写下这首欢快明丽的《客至》。 (三)解题 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 “相”,偏指一方,“我”。 “过”,即探望、相访。 相过:即探望、相访我。 “喜”表明喜悦之情。 三、整体感知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一)阅读诗歌 整体感知 (1)鉴赏首联: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如何理解“但见群鸥日日来”中的“但见”和“日日”? “日日”来的是群鸥,点明环境清幽僻静。 “但见”含弦外之音,说明作者生活的单调,无其他访者。 为什么选择“群鸥”作为意象? 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机心,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因此“群鸥日日来”,不仅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加上“但见“同时也说明: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 杜甫的“白鸥”情结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杜甫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去蜀》杜甫 空外一鸷鸟,河间双白鸥。《独立》杜甫 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杜甫 (2)鉴赏颔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传达出什么样的感情?运用哪些手法? “客至”的意外惊喜。 运用细节描写,写花径、蓬门两种景物,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真实,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 花径 花径争穿,珠帘屡认。《踏莎行﹒花径争穿》宋 ﹒无名氏 花径不曾扫,蓬门为君开《水调歌头﹒花径不曾扫》宋 ﹒李纲 花径相逢,眼期心诺情如昨。《点绛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