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28978

【全国版】中考一轮复习—历史 八上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学案 原卷版 解析版

日期:2024-06-2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2次 大小:24350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六,原卷版,学案,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单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1924———1937年)(10年6考) 【时空线索】 【课程标准】 1.历史解释: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初步形成历史概念。 2.时空观念:从时空观念上把握抗日战争的历程,了解历史的时序。 3.史料实证:通过史料探究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和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4.家国情怀: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厚植家国情怀,养成爱国主义情感 【内容要点】 一条主线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次会议 中共七大。 两大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 两个阶段 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 三次胜利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五次事变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皖南事变。 知识点1: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一、“九一八”事变 1、背景:(1)日本对中国侵略蓄谋已久(根本原因) (2)日本急于转嫁国内经济危机 (3)国共内战给日本可乘之机 2、爆发: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柳条湖事件”) 3、意义: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4、扩大:日军相继占领东北三省,1932年,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5、罪行:①在东北屠杀人民,②掠夺资源;③推行奴化教育;④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 6、抗争:(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A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 B东北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位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 C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D.1936年,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 7、影响:①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国共矛盾--中日民族矛盾); ②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 九运动 1、华北危机: 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一二 九运动 (1)背景:1935年,日军策划华北事变,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时间地点人物: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了示威游行。 (3)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4)意义: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知识点2: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 一、西安事变 1、时间与人物:1936年12月12日(民国25年),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之后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2、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到西安谈判,蒋介石答应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①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②十年内战基本结束;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民国X年+1911=公元Y年 公元Y年—1911=民国X年 二、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爆发 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人宛平城搜查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2、意义: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牺牲将领:保卫北平的战斗中赵登禹,佟麟阁壮烈殉国。 4、结果:北平、天津沦陷。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时间 1931年9月18日 1937年7月7日 性质 局部侵华战争 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政府态度 不抵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