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3198

语文八年级下鲁教版6.8《雁门太守行》课件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5252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语文,八年级,下鲁,教版,雁门太守行,课件
  • cover
课件15张PPT。 雁门太守行 李 贺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熟练背诵全诗,正确默写全诗。 2.品味诗歌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抒发的爱国情感。 3、赏析这首诗歌,品味诗歌的妙处。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因仕途失意,他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 27岁病卒,他的诗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称 “奇才”“鬼才”,被人称为“诗鬼” ,著有《李长吉歌行》。作者简介 雁门太守行 李贺【唐】  cuī lín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jiǎo sài yānzhī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juǎn zhòng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xié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读出情感:豪壮、慷慨、激昂天下九塞,雁门为首。【导读】   唐朝中期,藩镇割据势力日益强大,某些少数民族统治集团常常侵扰内地,所以当时常常引起激烈的战争。李贺是站在进步的政治思想的立场上,维护唐王朝的完整统一,反对割据和侵扰的。 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17岁。李贺模拟乐府古题而填写的这首新词,虽然带有想象成分,并非纪实之作,但在当时是有典型性的,且富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这首诗既描写了唐朝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又表现了诗人渴望建立功业的爱国思想。诗写得悲壮苍凉。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摇摇欲坠。鳞片状的铠甲在日光照射下金光闪闪。诗句赏析 1. 首联:写景又叙事,写敌我两军的态势。 2. 前句: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 形势。“黑云”形容敌军的来势汹汹。 后句:用外貌描写和环境烘托,“甲光”一词与“黑云” 相对,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雄姿英发。 3.“压”、“摧”两个动词,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 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我方城池摇摇 欲坠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 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 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令人眩晕。 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金光来显示守 军的威严和高昂士气。铁锅遭遇铜刷把,魔高一尺,道高一 丈,未及开战,便觉杀气腾腾,奇妙无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凄厉的号角声战栗在秋日的晴空,夜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浓艳得近似紫色。1. 颔联:叙事写景,从听觉和视觉描写,极力渲染战场的惨烈气氛,表现战争的激烈残酷。 2.“满”,勾画出战争的规模之大。“角声满天”写出战斗的激烈。“秋色”渲染凄凉悲壮的气氛。“夜”点明交战时间之长。 3. 特别有表现力的是“凝”字。胭脂是为了突出红晕的效果的红色化妆品,这里的泥土颜色酷似胭脂,而作者又是在侧面烘托,以泥土写血,仿佛让人闻到了战斗的血腥气息。作者告诉我们,血流遍野,染红了泥土,从早到晚,鲜红的血慢慢凝固,凝成了紫色。这个“凝”字的特写,妙在既表现了死伤惨重,又显示了动态变化过程,还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惨烈。 诗句赏析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深夜里,红旗不展,轻兵悄悄临近易水,天寒霜浓,战鼓阵阵,响声不起。1.颈联:叙事写景,描写了援军到来的活动。 2.前句中“半卷”写出援军的悄然行军,“临易水”交代交战地点。后句接着写双方的苦战。 3.“半卷”二字含义极为含蓄丰富。战斗从早到晚那样惨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