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35943

【全国版】中考一轮复习—历史 八下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学案 原卷版 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8次 大小:75145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原卷版,学案,社会生活,文化,科技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 10年2考) 【时空线索】 【课程标准】 1.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通过自主阅读课本,以及总复习的配套资料,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技文化方面的成就,以及社会生活变迁的概况。 2.家国情怀:通过了解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学习他们身上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奋力开拓的精神品质。 3.唯物史观:能够理解随着经济的建设,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迁引起了经济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内容要点】 一个方针 “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三大科技成就 “两弹一星”、飞天之旅、籼型杂交水稻。 五位人物 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莫言。 知识点:科技文化成就;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科技文化成就 (一)“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核弹和导弹)一星(人造地球卫星)成就: ①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必考 ②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标志着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③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必考 2.“两弹一星”成就的影响∶ ①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②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③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为“两弹一星”作出贡献的重要人物: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邓稼先(“两弹元勋”)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主创新、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 4“863计划”:(高科技) ①时间: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写了一封信,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立刻作了批示。后来形成《863计划纲要》, ②领域:确定把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等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5.航天成就 ①1999年11月,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②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③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二)漫步太空 1.发展历程: (1)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2) 1999 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3)2003年10月,航天员 杨利伟 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4)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2.认识: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 (三)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 杂交水稻 (1)概况: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 袁隆平 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推广: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3)意义: ①对国内:为解决我国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②对国际: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具有重要贡献。 2.青蒿素: (1)20世纪70年代初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2015年她获得了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