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38031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6.2《六国论》课件(共90张PPT)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28135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6.2
  • cover
(课件网) 责任与担当·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第八单元 (2)六国论 第16课 课前知识铺垫 1.作者知识 大器晚成的“王佐才”———苏洵 苏洵(1009—1066),字明允,旧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子苏轼、苏辙以文学闻名,合称“三苏”。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善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著有《嘉祐集》。 文章风格:见解精辟,角度新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犀利严谨,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 苏洵曾反复告诫苏轼、苏辙:“写文章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切不可因袭他人;要‘言必中当世之过’,像五谷能充饥、良药可治病一样,能解决实际问题。”苏洵最反对浮华不实的“时文”,十分崇拜司马迁、韩愈和欧阳修等人的著作,时时要求儿子去学习他们文章的写作技巧。 2.背景知识 北宋建国后的一百多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发生大小六十余次战争,负多胜少。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骄惰无能,外交上极端软弱。苏洵生活的年代,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 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文体知识———论 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是散文的一种,以议论为主,析理透辟。目的是关注现实,“补察时政”,有益于国家治理。主要分为两种:①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②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六国论》就属于史论。 4.读准字音 (1)弊在赂秦(lù) (2)六国互丧(sàng) (3)思厥先祖父(jué) (4)暴霜露(pù) (5)如弃草芥(jiè) (6)弥(mí) (7)颠覆(diān) (8)与(yǔ)嬴 (9)燕国(yān) (10)洎(jì) (11)邯郸(hán dān) (12)殆尽(dài) (13)胜负之数(shù) (14)咽(yàn) 课时1 疏通文意,了解文本内容 学习目标 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文本内容。 活动 诵读文本,了解内容 1.诵读文本,解释重点字词,并概括段意。 (第1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①兵:_____         ②利:_____ ③善:____ ④弊:_____ 兵器 锋利 好 ⑤亏:_____ ⑥道:_____ ⑦或:_____ ⑧互:_____ 弊端 亏损 原因 不定代词,有的人 相继 请概括段意:_____ _____ 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观点,概括六国灭亡的根 本原因。 ⑨率:_____ ⑩以:_____ 完:_____ 全都,一概 因为 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第2段)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