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40058

21 三黑和土地课件(共17张PPT)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28529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三黑,土地,课件,1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铭刻着岁月岁月的足迹 历经了风霜风霜和血雨 胸怀博大海纳百川 沉淀文明璀璨无比璀璨无比 深情的土地 你养育了世代勤劳的儿女 你铸就了千秋世纪的传奇 承载着未来未来的希冀 三黑和土地 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数一数诗歌一共有几个小节,标出来。 诗歌中的主人公叫什么? 他和土地有什么关系? 三黑和土地 “三黑”是主人公 “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 小组齐读诗歌1-3小节: 1.三黑如何看待土地的?找出相关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2.想想哪些举动令你感到意外,为什么? 农民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个句子你怎么理解?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 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是甜, 自己先来尝一尝。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 躺在土里试一试, 看温暖不温暖, 合适不合适。 夸张和反复 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热爱土地 诗歌的题目是《三黑与土地》,为什么诗歌的开篇前三节要先写农民对待土地的态度,然后再写三黑和土地呢? 因为三黑是众多农民中的一位,所有的农民都如三黑一样,热爱土地,憧憬新的美好生活。(重点) 同桌齐读诗歌4-15小节,三黑有了土地之后都做了什么。(圈出关键词) 耙土 畅想 翻地 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每一寸土都给翻起, 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 耙得又平又顺溜, 看起来 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从标红的词语,和画横线的词语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么松散的地, 简直是一张软床, 叫人想在上面打滚, 想在上面躺一躺。 平整 柔软 比喻 拓展资料: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之前,农民是没有自己的土地的,那时候所有的土地都是地主家的,而所有的农民都只能给地主家干活,自己种下的粮食,等收获的时候也要交给地主,而自己一年到头就只能挣几十块钱,根本无法补贴家用,跟别说吃饱穿暖了。 有些地主,还与农民签下不平等的地租,意思就是:把我家的地租给你,你种好了大部分的收成都要归我,你只能要一小部分,并且,你还要按时交给我地租费。 如果那一年,农民们因天灾人祸,没有收成,无法上缴地租,这时,地主便强迫农民上缴地姐,甚至把农民家的妻子儿女,拉到自己家,以工抵债,甚至成为终身免费的奴隶。 三黑 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今天准备好了, 叫麦籽儿睡上。 这么好的床, 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 就想发芽, 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齐读这两小节,说说“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一句有什么特殊含义? 之前都是种地主的土地或者没有土地,劳动积极性不高。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让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本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小时候因为逮蝈烟儿, 常常挨骂, 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 地主骂:蹚坏了他的庄稼。 现在 蝈蝈儿就在自己地里叫, 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 “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 今昔对比 (土改前后) 不幸 幸福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 翻身的人儿 心里真甜。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指的是? 这句话对应课文的那一句?有什么作用? 你感受到了什么? 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形象? 辛勤劳动,精耕细作,内心善良,对未来充满希望。 三黑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代表。 土地的枯荣就是家园的枯荣,土地的灾难就是人类的灾难。我们都生长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一切希望都离不开土地的滋养,所以,我们要珍惜,要爱护脚下的土地资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