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45623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21张PPT)

日期:2024-05-1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15076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9课,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
  • cover
(课件网)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教学课件 十六国时期 前秦皇帝苻坚 (338~385) 苻坚,氐族。 在位29年。他深受汉文化影响,重用汉人王猛进行改革,使国势日渐强盛。 前秦疆域: 东濒大海,南抵 汉水,西至龟兹, 北达沙漠,与南 方的东晋形成对 峙的局面。 淝水之战 阅读课文,讲述淝水之战的故事: 时间: 383年 目的: 前秦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双方兵力: 前秦80万 东晋8万 经过: 结果: 前秦大败, 东晋以少胜多。 小计谋大胜利 淝水之战 影响: 淝水之战后,前秦 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 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成语: 投鞭断流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特点: 东晋以少胜多 原因: 前秦军心不齐,民 族矛盾尖锐;苻坚骄傲自 大、指挥失误。东晋内部 团结,用计得当。 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北魏的建立和统一 1.北魏政权的建立者:鲜卑族拓跋部 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 都城:平城(山西大同) 2.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拓跋珪 北魏统一北方,初步结束了前秦瓦解后北方的分裂局面,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迁都洛阳 孝文帝改革 原名拓跋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他四岁继皇位,是北魏王朝的第6个皇帝,继位19年时,祖母冯太后去世,开始真正掌握政权。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孝文帝拓跋宏 改革措施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在朝廷中必须说汉语,禁用鲜卑语。 1 鲜卑服饰俑 汉族服饰俑 北魏文官俑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2 改革措施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楼 楼 邱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赖 贺 独孤 刘 改鲜卑族的姓氏为汉族姓氏。 改革措施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改革措施 自孝文帝之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是为什么? 改革措施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1、背景: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 2、表现: 生活生产、文化、民族心理等方面。 3、特点: 4、出现: 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 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5、影响: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他们在哪些方面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犁地图》 汉人《放牧图》 汉族妇女蒸馍与烙饼砖画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胡床、方凳 ①生活生产方面:内迁各族开始过着定居生活,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习惯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