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种群 练习 一、单选题 1.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的作用是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这种因素被称为密度制约因素;有些因素虽对种群数量起限制作用,但其作用强度和种群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遭遇寒流时,某昆虫种群数量越多,死亡数就越多,寒流是密度制约因素 B.持续38 ℃高温可以引起蚜虫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高温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C.森林中,害虫和食虫鸟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食虫鸟数量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D.在“S”形曲线中,随种群密度的增大,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增大,食物短缺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2.某生态研究小组在调查一草原田鼠的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一夜间捕获田鼠45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2只。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在两次捕获期间若有部分标记老鼠迁出,则调查区内田鼠个体总数小于105只 B.若在调查区设置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则田鼠K值会显著增大 C.将调查区鼠的食物充足、在没有天敌存在的前提下,鼠的种群数量会呈“J”型增长 D.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鼠种群密度的同时,还获得了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种群特征 3.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过高温处理的蛋白质变性后,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而产生紫色反应 B.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细菌内的子代噬菌体大部分含32P,少部分不含32P C.通过施用生长素类调节剂能解决因花粉发育不良而导致油菜籽产量下降的问题 D.双子叶草本植物易于辨别个体数目,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4.《孟子·梁惠王上》提到:“数罟不入洿池,鱼鉴不可胜食也”(数罟:细密的渔网)。已知某池塘中某种鱼的环境容纳量为K。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该种群在某一环境中的最大种群数量,且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B.“数罟不入洿池”的意义是为了保证该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种群数量大于K/2后,种群增长速率减小 D.捕捞后,种群数量维持在K/2左右,种群数量更易得到恢复 5.在调查种群密度的过程中,不当的操作会使估算值与实际值出现很大误差,下列操作会导致估算值偏小的是( ) A.计数时,将样方边上的个体全部计算在内 B.取样时,特意选择了生长茂盛的地方作为样方 C.标志物影响个体活动,导致其更易被捕捉 D.个体被捕捉一次后难以再次被捕捉 6.下图表明在一个50ml的培养液中蛋白核小球藻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天定时使用滴管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样,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B.营养不足导致初始几天增长缓慢 C.蛋白核小球藻的增长趋势接近“J”形增长 D.10天以后种内竞争加剧,可能会使小球藻种群的增长率下降 7.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生物因素对该种群没有影响 B.种群的增长速率保持相对稳定 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 D.出生率再也不会超出死亡率 8.下图表示草原野兔迁入另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其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野兔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B.在t0- t2时间内,t2时野兔的种群数量最大 C.若t0时种群数量为N,则t2时种群数量为2N D.在t0- t2时间内,野兔的种群数量一直增长 9.为研究河蚬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改善效果和机理,研究人员设计了河蚬不同密度的野外实验,实验期间测量不同处理组浮游藻叶绿素a浓度与底栖藻的叶绿素a浓度变化情况,结果如图1、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注:浮游藻叶绿素a浓度反映浮游藻类密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