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63396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单元检测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4-06-21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2次 大小:11796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专题,选择性,2019,苏教版,化学,学期
  • cover
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反应中,能量变化与下图一致的是 A.木炭燃烧 B.镁与盐酸反应 C.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D.NH4Cl晶体与Ba(OH)2·8H2O晶体反应 2.纯净物状态下的标准电极电势,可用来比较对应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现有5组标准电极电势数据如表所示: 氧化还原电对(氧化型/还原型) 电极反应式 标准电极电势 0.77 0.54 1.36 1.07 0.151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氧化性: B.往淀粉溶液中滴加溶液,溶液不变蓝 C.往含有的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溶液变红色 D.溶液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时,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是和的是 A. B. C. D.NaCl 4.纽扣电池是一种携带方便的微型银锌电池,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电流从Ag2O极经过导线流到Zn极 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碱性减弱 C.Zn是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式为Ag2O+H2O+2e-=2Ag+2OH- 5.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B.25℃、101kPa时, ,该反应的反应热为 C.在100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能,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混合溶液的温度不再变化时,该温度为终止温度 6.已知断裂1 mol H-H键、H-N键分别吸收436 kJ、391kJ热量,根据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 H=-92.4kJ mol-1,则断裂 1 mol N≡N键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A.431 kJ B.649kJ C.945.6kJ D.869 kJ 7.将镁片、铝片平行插入到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用导线连接成闭合回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镁比铝活泼,镁失去电子被氧化成Mg2+ B.铝是电池负极,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会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 C.该装置中电子的流向为铝→镁→NaOH溶液→铝 D.该装置开始工作时,铝片表面的氧化膜不必处理 8.对下列装置图或图象描述正确的是 A.作为测量中和反应反应热的装置图,图1中补充环形玻璃搅拌棒即可 B.检验图2装置的气密性时,向漏斗中加水若出现图中所示的现象,即可以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C.已知图3是利用原电池检验空气中Cl2含量的装置,其中Pt电极的电极方程式为Cl2+2e-=2Cl- D.根据图4的溶解度变化可知,在较高温度下容易分离MgSO4·7H2O和CaSO4·2H2O 9.用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相关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装置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B.用图2装置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C.用图3装置灼烧碎海带 D.用图4装置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离、电解、电泳、电镀、电化学腐蚀 B. C.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 D.淀粉、蛋白质、纤维素、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氨水、王水、双氧水都是混合物 11.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锌筒会被破坏,电池电压会逐渐降低 B.铅酸蓄电池属于二次电池,可多次充电 C.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也可以制作燃料电池 D.锂电池中Li电极可直接与水溶液接触 12.生活污水中的氮和磷元素主要以铵盐和磷酸盐形式存在,可用铁、石墨作电极,用电解法去除。电解时:如图甲原理所示可进行除氮;翻转电源正负极,可进行除磷,原理是利用Fe2+将转化为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乙中0~20 min脱除的元素是氮元素,此时石墨作阳极 B.溶液pH越小,有效氯浓度越大,氮的去除率越高 C.图乙中20~40 min脱除的元素是磷元素,此时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D.电解法除氮中有效氯ClO-氧化NH3的离子方程为 13.丙烷脱氢是制备丙烯的一种常见方法,下图是某催化剂催化该过程的能量变化,*表示吸附在催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