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数据、信息与知识 第1课时 学 科 信息 年 级 高一 班 级 授课教师 章 节 第一章第一节 课题名称 数据、信息与知识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 内容要求: 在具体感知数据与信息的基础上,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 在运用数字化工具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认识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学业要求: 理解数据、信息的概念,能够举例说明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领会数据、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能有意识地开展数字化学习。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通过身边的案例,理解数据和信息的概念及数据的特征; 感受数据和信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认识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信息意识) 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及关系,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整理学习内容,绘制并导出思维导图(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教学重点 数据与信息的概念与特征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新 课 引 入 1、介绍学校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开课方案。 分学段开展课程以期中考试为界限。学习内容必修一、必修二、选择性必修 考试方式及上课要求 2、问题导入: (1)谁能说说198019102019142000这几个数字是什么含义? (2)展现视频(世界GDP排名变化)呢?带领学生感受中国的改变。引导学生发表对中国GDP数据变化的看法并思考从视频中你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教师小结: 开始那串数字,我们不能确定它的含义,它只是数据。当我们对数据进行一些处理后,就能获取其中的信息。而且,处理数据时,还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例如不知道GDP是不知道数据的含义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三个重要概念:数据、信息和知识。 了解开课方案 学生思考这串数字的含义? 回答:是数字,不知道代表的什么意思?继续观看视频《(世界GDP排名变化)》发表对中国发展的看法及获得的信息。 此处我使用的是使用视频(世界GDP排名变化)让学生感受祖国日益昌盛大国地位的凸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 学 环 节 教 学 环 节 教 学 环 节 一、感知数据 1、数据的概念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与数据打交道,如“这位同学的体重是60kg”“今天的气温是25℃”“这件衬衫的价格是100元”,在这里60、25、100都是数据,反应了不同事物的属性,从而让我们知道了体重、气温和价格等信息。 体验探索:阅读教材P3“体验探索”,回答思考问题1。 在这个案例中,智能运动手环提供的数据为运动提供了学科的依据,可以帮助我们灵活调整运动方式。 数据的概念: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 数据的应用十分广泛,随着数据处理方式与工具的变革,数据对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大。 思考:数据只是数值吗? 案例1:天气预报中可以使用数值来表示温度,但用“阴”“晴”“多云”等文字表示气象情况。(文字) 案例2:如何对两片树叶的属性进行描述?(颜色) 案例3:如何描述你家乡的景色?(图片、视频) 归纳:数据可以是数值、文字、图像、视频、音频…… 在计算机领域,凡是计算机能处理的对象我们将它们都称为数据。 小结数据的概念: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是计算机识别、存储和加工的对象。 2、数据的特征 (1)可用于描述事物 如对于某位同学可以通过学号、姓名和性别来描述他的基本信息,也可以通过体重指数(BMI)、肺活量等数据描述健康状况。 (2)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问题:居民身份证号码能够反映什么信息?你能从一张火车票上知道什么信息? (3)数据是可加工,可处理的 阅读教材P5表1.1.1 3、数据的应用 案例:通过天气预报决定出行及穿着。 阅读教材P5-6 数据的作用: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