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377382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欣赏《丢丢铜仔》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12-22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177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欣赏
  • cover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丢丢铜仔 课时安排 1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 《丢丢铜仔》是指挥家赵咏山根据台湾民歌《丢丢铜仔》改编的,原乐曲形式为二段式" 简短生动"。全曲充满律动的趣味,改编的曲式大致和原曲相同为二段式,而本乐曲经由二胡、柳琴、唢呐等乐器连接担任主旋律的演奏,展现了不同风格的情趣。再加上中间各段的快板变奏,更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气氛。(《丢丢铜仔》原为流传于台湾宜兰及其附近地区的曲调,后来就以“宜兰”为名,称为宜兰调。最初表现的是二百多年前" 山路上交通不便" 伐木者为了从北部山区的宜兰运送木材到台北盆地的淡水,便将木材绑成木排,放在河里顺水西行,在从淡水回家的路上他们边走边唱,唱成了这首歌。歌中的“丢丢铜”是象声字,模拟他们经过的山洞里滴水落地的声音。后来,火车从台北通到宜兰运送木材再也不必经过河道的急流险滩了。这首歌遂在流传中改成了一首表现孩子们迎接火车进山的欢快歌曲。)歌词虽然完全改头换面,但是原来的轻快旋律和诙谐衬字依然保存了下来。《丢丢铜仔》是台湾宜兰民谣,是宜兰的象征与骄傲。 2.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性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音乐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对各种音乐要素、音乐体裁都比较了解。能听辨一些常用的演奏乐器音色,能视唱一些简单的乐谱等,这些都为课堂内的新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3.课时学习目标 1.聆听民族管弦乐《丢丢铜仔》,知道乐曲的主奏乐器二胡,说出每段主题旋律的音乐特点以及了解每段主题旋律所表达的内容,并着重主题一的细致学习,完成课后习题1。 2.感受宝岛台湾最具代表性的歌曲和乐曲,体会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两岸人民相连相融的情感,共同祈盼祖国早日完成统一,两岸同胞早日团圆。 4.课堂评价任务 1.每段主题旋律的音乐特点以及了解每段主题旋律所表达的内容。检测目标1 评价标准:认真聆听,总结到位。 2.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检测目标2 评价标准:语言叙述准确,用词得当。 5.本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任务教师活动 1.师生问好。 2.猜谜游戏: 圆筒脚儿身细长, 各种歌儿都会唱。 假如音调唱不准, 扭我耳朵来商量。 3.介绍二胡及音色特点(圆润柔和,优美动听)。学生活动 1.师生问好; 2.猜谜语(谜底:二胡)。 3.聆听二胡的音色特点,加深印象。 能否认真聆听,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环节二:新知教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任务1.组织学生初次完整聆听《丢丢铜仔》,提问主奏乐器。 2.揭示课题:由二胡主奏的民族管弦乐《丢丢铜仔》。 3.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结合地理地形图片)。 4.介绍引子:模仿的是火车由远及近,快速驶来时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 5.分段聆听与讲解: 主题一: 音乐特点:活泼风趣 表达内容:喜迎火车 讲解下滑音:在这里模仿的是水滴声 讲解课后习题1; 主题二: 音乐特点:优美舒展 表达内容:沿途风光 再现主题一: 乐曲结构:引子+A+B+A’1.说出主奏乐器(二胡)。 2.了解台湾宜兰地形与作品创作背景,并完成完整聆听作品。 分段聆听作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律动。 小组合作与探究。对于乐曲的每一部分能够认真聆听,并准确说音乐特点和表达内容。环节三:拓展延伸…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任务1.合唱版《丢丢铜仔》 2.舞蹈版《丢丢铜仔》 3.同学们,在这一节课中我们跟着音乐的旋律走进台湾,了解了台湾的地理文化,大陆与台湾虽一水相隔,但两岸人民同根同源,血脉相连,亲情不断,彼此思念,祖国的领土不容分割,我们共同祝愿,共同期待祖国早日完成统一,两岸同胞早日团圆。让我们再次踏着音乐的旋律,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