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80106

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物理试卷(B卷)(扫描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23362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湖北省,物理,版含,扫描,试卷,联考
    2023年宜荆荆随恩高二 12月联考 高二物理 B答案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共 40 分。1—7 为单选题,8—10 为多选题,每题 4分,全部选 对得 4 分,选对但不全得 2 分,选错得 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A C C B D BC AC AD 2 11 8 2 (2 ) = 4 (L1 L2).(共 分) 分 2 2 (2分) a (2分) 无 (2分) 1 1 2 12 ( 8 M M m 1 1 1. 共 分) 0.545 (2分) = ′ + (3分) = (3分)Δ 1 Δ 1 Δ 2 Δ 1 Δ ′1 Δ 2 13. (12分) (1)沿 x轴负方向传播,5m/s; (2)-10cm,110cm 【详解】(1)根据振动图像,下一时刻该质点向 y轴正方向振动,结合波的图像,该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 2分 波速为 2分v T 解得 v 5m/s 2分 (2) 根据波形图可知,t=1.3s时 P质点的位移为 x 10cm 3分 经过 1.1s 11即 个周期,P质点的路程为 4 s 2 3 4 A 110 cm 分 4 3 14. (14 3 ( 6+ 3) 分) (1) (2) 3 3 1 3 【详解】(1)光在圆弧面上刚好发生全反射,因此有 sinC= = 2分 2 由几何关系可知 r+θ=C,因此 r=30°, 2分 n= sinα= 3由折射公式有 , 2分 3 (2)由几何关系可知 O1E=R 2分 试卷第 1页,共 2页 光在 E点的反射光线 EF平行于 AB,则 EF=Rsin45° Rsin30°= ( 2 1) 2分 2 = 3光在材料中传播速度 = 2分 2 + ( 6+ 3) 因此光在材料中传播的时间为 = 1 = 2分 3 15. (18 ) 1 = 1 1分 ( ) 0 (2) 4 = 0 (3)02 【详解】(1)AB速度相同时,弹性势能最大, 由动量守恒: m 0 = 4m 3分 解得 = 1 4 0 2分 (2)弹簧恢复原长时,B的速度最大, 由动量守恒:m 0 = m +3m 2分 1 1 1 由能量关系: m 2 = m 2 + m 2 2分 2 0 2 A 2 B 1 解得 = 0 3分2 (3)B与挡板碰撞后的过程中,当 A、B共速时弹性势能最大,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1 2 4 2 = m 0 m 2 2 共 1分 当 共最大时,Epm最小。设 B与 C碰前瞬间,A、B的速度分别为 , ,A , B 由动量守恒:m 0 = m , , 1分 A + 3m B B与 C碰后至 AB再次共速的过程,对系统: m , ,A 3m B = 4m 1分共 当弹簧恢复原长时,A的速度向左最大,B的速度向右最大,且 B的动量: = 3m > m 0此时 B与挡板碰撞后,AB速度均向左,总动量向左最大; 由(2)可知: , = 1 , = 1A 0 B 2 2 0 1分 m , , 1 再由: A 3m B = 4m 可得 共 = 共 2 0 1分 1 4 2 则 ( 2 ) = m m 2 0 2 共=0 1分 (注:其他正确方法均给分) 试卷第 2页,共 2页 2023年宜荆荆随恩高二12月联考 高二物理B试卷 考试时间:2023年12月19日上午10:30-11:45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城均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 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跳绳时人的上下运动是简谐运动 B.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在同一高度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分别做平抛、竖直上抛运动, 则落地时它们的动量不同 C.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时波长变长是因为波速不变但声波的频率变小了 D.将摆钟带到我国发射的“天和核心舱”中仍然可以使用 2.如图所示,一组学生在玩“人浪游戏。学生手挽手排 成一行,从左边第一位同学开始,周期性地“下蹲、起 立”,呈现类似波浪的效果。则() A.“人浪"是纵波 B.学生“下蹲、起立”的动作越频繁,“人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