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82016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100次 大小:10036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题专题训练 用一个长方体牙膏盒,在侧面的上端,剪开一个方形的口。在它对面的下端,也剪开一个相同的口。然后在左右两面与对角成45°,沿直线切开口子,并插入小镜片。最后,用胶带将镜片从外边固定住。如图所示,一个简易的潜望镜就做成了。 1.在本作品制作中加进去的镜面的位置是 (填“相对”或“背对”)的。 2.潜望镜内部的两个镜片是相互 的,潜望镜的镜子可以让光转 次弯。 3.在这个实验中,人能看到外面的景物,没有运用到的科学原理是_____。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七色光 4.下面_____和潜望镜的原理相同。 A.小孔成像 B.“阳光接力打靶”游戏 C.有时瀑布附近会出现彩虹 5.自制潜望镜看不到外面的景色,原因可能是 。 【生活中的科学】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其中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和大雪等与天气现象有关。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小兵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他对“雾、露、雨是怎么形成”的问题展开了以下的模拟探究: 6.在模拟雾和雨的形成时,为了创设一个低温环境,小兵应在杯口处放上( )。小兵在“造雨”时,为节省时间,烧杯中应倒入( )水;“造雾”时,小兵会在量筒内点燃( ),这是为了增加空气中漂浮的( )。 7.露和雨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 ),其中“冷”的温度是指( )。 A零摄氏度以下 B.零摄氏度 C.零摄氏度以上 8.“造露”时,小兵应在薄金属杯中加入( ),杯底要垫一块湿毛巾,这是为了增加杯子周围的( )。通过探究,小兵明白了“雾、露、雨形成的原因”,它们是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不同形态的水。 9.年年降水年年降,“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请在下图中用箭头画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路线。 如图,妈妈用液化气炉、不锈钢锅给家人煲汤,营养美味。 10.液化气炉加热不锈钢锅,利用了( )的方式传递热量。 A.热辐射 B.热传导 C.热对流 11.不锈钢锅内的汤越来越热,是利用了( )的方式传递热量。 A.热辐射 B.热传导 C.热对流 12.站到液化气炉旁就感到灼热,这种传递热量的方式是( )。 A.热辐射 B.热传导 C.热对流 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太阳光(白光)透过三棱镜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而单纯色光经过三棱镜将不再分解。牛顿通过实验认为最常见白光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光,而色彩鲜艳的光却是简单的。人们当时理解不了牛顿的精辟见解,为了说服大家,他又做了多次把七色光混合成为白光的实验,结果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13.阅读材料后,我们可以知道( )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光。 A.红光 B.绿光 C.白光 14.据说,牛顿为了说明日光的成分制作了“牛顿色盘”。“牛顿色盘”和我们在课堂上做的彩色圆盘陀螺很像,不过他将圆盘分为七个扇形,依次涂有红、( )、黄、绿、( )、靛、紫七种颜色。 15.当“牛顿色盘”快速旋转时,可以看到圆盘呈( )。 A.白色 B.黑色 C.红色 16.现实在生活中,可以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通过一些操作,将太阳光(白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请写出具体材料名称及筒要的操作方法。 答: 。 探究小组设计制作保温杯,他们需要在3个完全相同的金属杯的外部各自包装一种材料,下面是他们的三份结构设计图。 17.设计图1中使用的包装材料一泡沫塑料,属于( )。 A.热的良导体 B.热的不良导体 C.热的绝缘体 18.根据设计图制成的保温杯装入同样多的冰块后,冰块最先融化的是( )。 A.设计图1 B.设计图2 C.设计图3 19.比较三个保温杯的保温效果时,杯中热水的水量和初始温度的控制方法是( )。 A.水温相同、水量相同 B.水温相同、水量不同 C.水温不同、水量相同 2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