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88599

重庆市巴蜀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解析版)

日期:2024-06-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3次 大小:62455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重庆市,月考,解析,试题,历史,适应性
    巴蜀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吕思勉先生认为,在母系氏族社会,以母系血统相承续,因而兄弟为一家而父子非一家,于是有兄终弟及的继承传统。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兄终弟及延续至部落联盟末期的理由在于部落联盟的首领既要有政治方面的才干,又要有做军事统帅的能力,所以大多数由那些年长而有威望者担任。这可以用以研究( ) A. 继承制度发生变化 B. 血缘集团内部权力传承 C. 宗法观念开始产生 D. 传统社会秩序出现变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时期。题干展现了兄终弟及的继承传统在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延续及其原因。兄终弟及是血缘传承,体现了血缘集团内部权力继承,B项正确;继承制度变化、传统社会秩序出现变动这些提法不符合史实,材料主旨也是兄终弟及的自我发展完善,排除AD项;宗法观念存续于父子之间,且材料没有呈现对比,不能说明宗法观念开始产生,排除C项。故选B项。 2. 战国时期,秦国使用半两钱,楚国使用蚁鼻钱,魏国使用布币,燕国使用刀币。这些钱币的形制特点说明了( ) 战国时期秦国方孔半两钱 战国时期楚国蚁鼻钱 战国时期魏国布币 战国时期燕国尖首刀币 A. 货币使用和流通广泛 B. 铜铸币成为主要货币 C. 诸侯国经济相对独立 D. 诸侯国内部政治动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从图示中可以看到,各种钱币大小、形制都不同,结合战国时期诸侯国林立的时代背景,说明全国客观上存在着几个经济区,诸侯国经济相对独立,C项正确;货币形制上并不统一,有地域区别,不能看出货币使用和流通广泛,排除A项;从材料所给信息中无法得出“铜铸币成为主要货币”的结论,排除B项;各诸侯国之间不统一,不意味着诸侯国内部政治动荡,例如秦朝中央集权的建立等,排除D项。故选C项。 3. 在《唐律疏议》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中的户籍残卷里,明确登录了永业、口分、买田之不同,又有退田、转授等记载,这有助于论证唐朝在该地( ) A. 治理带有法治特性 B. 自耕农数量有所减少 C. 倡导土地买卖交易 D. 实现一定的有效管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永业、口分是均田制的内容,永业田是可以一代代祖传的田地;口分田人死之后要归还给国家。该地明确登录了永业、口分、买田之不同,又有退田、转授等记载,可见均田制在此地贯彻实施,可以作为唐朝在此地进行有效管辖的论据,D项正确;法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仅从《唐律疏议》在该地有记载均田制的内容,不能做出判断。中国封建社会具有人治特征,排除A项;均田制下,自耕农较以前有所增加,排除B项;理论上,均田制是不允许土地买卖的,转授指的是国家收回土地,授予别人,并非买卖,排除C项。故选D项。 4. 图为同学总结的思维导图。画线的空白部分应为( ) 第10课辽夏金元统治 A. 因俗而治 习传夷风 天下一家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