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9496

高二语文:6.22《词的起源与特点》教案沪教版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213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高二,语文,6.22,词的起源与特点,教案,教版
  • cover
《词的起源与特点》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整体阅读、圈划、质疑等方法,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丰富提升自己对词这种文学体裁的认识。 2、 深入文本,品味学术性文章语言的严谨准确。 3、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瑰宝“词”的自豪感,温故知新学以致用,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 说明: “当代词宗”夏承焘先生的文章学术性比较 强,学生初读时会感到枯燥。文章观点鲜明,结构清晰,学生会认为没有什么看不懂的。高二年级学生已接触过一些词,对这种文学体裁有一定的认知,容易先入为主,认为教材的新鲜度不够。教学这样的文章难度比较大。因而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符合学生的需要,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感受到求知过程不可懈怠,体会探究的愉悦。不是简单的知晓文章的结论,而是丰富提升已有的认知,并关注思考一些文学现象。语文课要让学生真正沉入文本,必须加强语言的品味,从根本上改变浅尝辄止的低效状况。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词的起源伴随着新乐的大量传播发展,词原本是“草根文化”,经过了文人艰苦卓绝的创造性努力,最终为这种文学创造了八百七十余调,一千六百七十余体。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的培养不能生硬说教,而要在教学过程中自然体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1)文章中有关“词”的三次表述;(2)词的三方面起源;(3)词的特点中的第五点:字声配合更严密。 2、 难点:(1)对词的起源时间,学术界存在着争议,可供学生质疑。(2)词的特点中的第五点:字声配合更严密。 说明: 只有抓住了词的本质特征,探讨词的起源才会有 依据,研究词的特点才能水到渠成。词的特征中第一、第二、第四这三点很简单,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基本清楚,点到即可。第三点涉及知识很专业,不宜过多展开。第五个特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而且对提高学生提高宋词的鉴赏能力有帮助,故重点讲。鼓励学生质疑,质疑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要学会围绕观点选择文中的依据,为我所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接触过不少词。最近,我们又学习了宋词四首,什么是词,词有哪些特点你能否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述呢? 2、大家的表述有一定的道理,但还有些不足。 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优化、深化知识的过程。几年前,我看了“大家小书”丛书《唐宋词欣赏》,“当代词宗”夏承焘先生从容缜密,举重若轻的行文风格深深吸引了我。先生是大方之家,但文章是写给大家看的,毫不晦涩,篇幅虽小,但学术价值却大。《词的起源与特点》也有类似的特色,相信大家的观点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词,会很有帮助。 1、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领悟,自由发表。(可以把学生的发言整理板书)。 1、学生对“词”这种文学体 裁有一定感性认识,进行理性的概括描述,有助于发展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学生的发言整理板书出于三点考虑,一尊重学生的理解。二能激发兴趣,比较自然地引入这篇相对枯燥的文章。三通过比较,可以彰显作者的观点,使文章重点鲜明突出,也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理解上的不足,开阔思路深化思维。2、教师把自己的阅读经验与学生分享,引导学生走近“当代词宗”夏承焘先生,减少一些心理隔膜,静下心来读学术性较强的文章。 从标题入手,整体把握,抓住关键句,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1、从题目看,文章分为两个部分,但是, 大家要注意题目中的中心词“词”,起源和特色都是围绕“词”的,分两个部分只是为了条理清晰,实则为一个整体。2、关于“词”,学术界有很多种表述,请大家通读文章,划出能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并概括词是怎样起源的。 2、学生通读文章,划出关键句:(1 )词是一种抒情诗体,使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