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9762

2015年中等生高考历史30天冲刺大闯关: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日期:2024-06-0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6次 大小:1841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5年,专题,建设,政治,中国,现代
    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构建知识体系】 新中国成立:(时间,特点,意义—重点关注) 1、准备阶段 民主法制建设:2、构建阶段 3、遭受挫折阶段 4、重建阶段 1、含义 (三)一国两制:2、形成与发展 3、成功运用 4、未来 5、评价 【细化考纲预测】 考纲 细化 高考命题预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治的建设 (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发展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着重考查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认识维护民主法制的重要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突出依法治国方略对中国改革开放大业的重要作用。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突出考查邓小平对“一国两制”理论的贡献;“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 1、从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角度命题: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的历史特征 2、从历史起因、条件、规律、趋势、影响、意义角度命题:一届人大召开的历史条件、澳门回归的历史条件 3、从知识比较、联系、概括、归纳等综合能力角度命题:归纳论证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比较 4、从认识、启示、评价、评述、新史观、新情境创设角度命题: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剖析高考真题】———熟悉高考命题方向特点 01.(2014年江苏单科08)1953 年6 月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 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21·世纪*教育网 A. 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 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 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突破核心考点】———课堂讲解重点难点突破21世纪教育网 考点一、新中国成立 【归纳总结】 1、政协第一次会议: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2、时间:1949年10月1日。 3、政治特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 4、历史意义: (1)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21·cn·jy·com (2)新中国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方法技巧】 (一)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几部宪法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孙中山在1912年颁布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其临时宪法的职能终止于1954年宪法的颁布。 3、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1982年宪法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与《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异同 异: 1、两者主体不同,前者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后者是由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2、两者的历史作用不同,前者的制定对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后者的制定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提供了法律保障。  21*cnjy*com 3、两者的性质不同,前者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后者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两者的内容有所不同,前者制定了新中国各项制度的总原则;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