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397710

第4课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29张PPT)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全一册 (6)

日期:2025-09-23 科目:历史 类型: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47507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3-2024,一册,中国历史,2023,高教,学期
  • cover
(课件网) 第4课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平准书》 思考:据材料,说出西汉之初的社会景象? 西汉初年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田地荒芜,人口锐减。 秦的暴政和长期的战乱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以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班固《汉书·景帝纪》 (一)帝国初建 朝代卡片 创 建 者 朝代 时间 都城 西汉 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长安 刘邦 1.西汉的建立 01 权力核心 皇帝制度 04 军队建设 中央有由卫尉和中尉率领的守卫皇宫和京师的常备军,地方有经过训练的预备军 02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03 地方行政制度 郡国并行制(继承郡县制,但同时实行分封制) 2.汉承秦制,有所损益:重建国家机器 法律建设 依《秦律》制《汉律》并加以删减完善 05 郡国并行制 (统一战争中分封异姓诸侯王;汉初分封同姓诸侯王) 材料1 (晁错)说上曰:“昔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少;不削,反迟,祸大。———《史记》 材料2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 柳宗元《封建论》 ★问题探究:分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和造成的后果 原因:错误吸取秦亡的教训 后果: ①分封的诸侯王拥兵自重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②汉景帝在位时爆发七国之乱,最终平叛。 3.“文景之治” (1)背景: ①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 ②尊奉黄老无为思想; 秦速亡的教训:赋敛无节,徭役过度 得到的经验:“薄赋敛,省徭役” ③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黄老指黄帝学说与老子学说相糅合 相比道家思想,黄老思想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是一种“积极无为”。 休息→休养生息 休养(节流):轻徭薄赋,安定社会 生息(开源):充实人口,发展经济 (2)具体措施: 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3)表现: 政治清明、经济明显恢复、社会稳定 材料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滥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文景之治 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 秦的统治 意识: 以法为教 经济: 征发繁重 政治: 郡县制 外交: 北击匈奴 南征百越 惩亡秦之弊 汉初政治 黄老无为 轻徭薄赋 与民休息 郡国并行 和亲匈奴 羁靡百越 三公九卿 思考:汉初的政策带来了哪些问题? 承-- 损 益 文景之治 匈奴入侵,边患严重 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豪强游侠,扰乱社会 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思想混乱 经济混乱,弃农从商 诸侯太强,王国问题…… 相权太盛,威胁王权…… 思想混乱,没有统一…… 匈奴嚣张,看着心烦…… 钱花的太多了……愁啊…… 终于轮到孤上场了! 不是孤不低调, 只是实力不允许…… (二)西汉的强盛 1、背景 材料1 至汉武帝初七十余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早则民人给家足, 都鄙廪庾庚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巨万,……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汉书》 材料2 汉武帝曾言: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联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 ———司马光《资治通鉴》 ①经过休养生息,国力强盛,奠定物质基础。 ②汉朝制度尚不完善,存在王国问题,边境 问题,经济问题,阶级矛盾等需要进一步 加强中央集权。 (1)政治层面 ①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诸侯王势力 材料一 天子……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