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 1.学习思路 (1)两个观点:一是变化的观点,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二是综合的观点,即内力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外力对地表形态骨架再塑造,地表形态是内、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2)三个层次:一是大地构造,运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的分布和变化;二是区域地质构造,一般通过褶皱、断层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来说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解释地表高低不平的原因;三是在区域地质构造的基础上,侧重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通过流水、风、海浪、冰川等外力说明地表形态的再塑造。 (3)相互关系: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要侧重相互关系,地表形态影响交通、聚落分布等人类活动,人类在活动中也对地表形态产生深刻的影响。 2.学习技法 (1)直观式学习法: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野外实地考察(研学活动)及实验模拟演示内力构造地貌、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的形成,通过动态演示,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同时培养地理实践力。 (2)典型案例法:选取一些典型地貌的案例,如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崇明岛等,渗透“变化”和“综合” 的观点,推测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过程,预测未来的演变趋势,形成动态思维,关注地理过程分析。 (3)概念学习法:本章涉及的专业术语较多,如地质构造、构造地貌、褶皱、断层、冲积扇等,要抓住这些地理概念与其他地理概念本质属性上的区别。 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第1课时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综合思维]结合典型地貌景观或地质剖面图,分析褶皱、断层的形成过程,学会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解释一些常见地貌的形成过程。 [区域认知]联系板块分布图,分析区域典型的构造地貌的形成原因。 [人地协调观]结合交通线路、聚落等的布局,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课前 | 必备知识 · 自主夯实 【 基 础 清 单 】 一、地质作用 1.概念: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_____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地表形态 2.类型 [小提醒]内、外力作用的差异 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地表多种多样的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类型 能量来源 变化速度 对地表的影响 内力 作用 除火山和地震之外都非常缓慢 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 外力 作用 太阳辐射能、重力能 一般较为迅速、明显 可削平山岭、填塞低地等 内能 二、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岩浆活动 (1)活动方式。 ①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停留在地壳之中冷凝而结晶。 ②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形成_____。 (2)活动结果:形成各种_____,伴随着地震和其他形式的地壳运动。 火山 岩浆岩 2.地壳运动 (1)运动方向。 主要形式 具体表现 影响 水平运动 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垂直运动 沿地球半径方向的上升或下降运动 相伴存在 (2)褶曲和褶皱。 ①概念。 类型 形成 对地球形态的影响 褶曲 岩层因受力而发生弯曲 褶皱 岩层形成一系列褶曲 基础 ②褶皱的基本形式。 基本形式 背斜 向斜 从形态 上看 未侵蚀 地貌 地形倒置 向上 向下 成山 成谷 谷地 山岭 [小提醒]地质构造不同于地貌 地质构造指地壳中的岩层因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地貌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简而言之,地质构造是岩层的形态,或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地貌是指地表的高低起伏形态。 (3)断层。 ①概念:岩层受到强大_____或_____,超过岩石的承受力,岩层破裂断开,两侧岩块发生明显的相对_____。 ②对地貌的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