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402225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件(共48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日期:2024-06-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251129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学年,经济,必修,选择性,历史,高中
  • cover
(课件网) 选必二 第四单元 村落、集镇和居住环境 鹤山市纪元中学 邹明贵 选必二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 课程标准 学习要点 1.了解古代农业、手工业工具的进步,构建“时空观念”,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生产工具变革对人类社会的革命性意义。 2.通过搜集整理相关的图片、文献、拓片、遗迹、遗存等史料,培养“史料实证”意识和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 3.掌握古代主要劳作方式的演变,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之间的关系。 了解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变化。 课 标 解 读 时空坐标 (一)耕作工具的演进 材质主要有石、木、骨、蚌、铜、铁等。 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打制) (磨制) 约1万年前 约5千年前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5年 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古埃及出现牛耕 公元前15世纪小亚西亚的赫梯人率先掌握冶铁技术 简陋笨重的犁、耙、锄、铲,多牛挽重犁 世界 中国 战国铁犁 汉代牛耕图 公元前202年 时代特点:青铜农具开始出现,但总体数量较少,并未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大量的非金属工具依然是农业生产工具的主体。 主要原因:青铜资源有限,产量少,比较贵重,硬度不足,不易普及。 金石并用,青铜农具少,木石骨质农具为主 铁农具、牛耕出现并逐渐推广 耦犁 南北朝用灌钢法铸造农具 【拓展】耕作工具的进步推动了人类耕作方式的转变 刀耕火种 (距今约1万年前) 石器锄耕 (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七八千年前) 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时期) 以石斧、石刀砍伐地面上的植物,用火焚烧,把草木灰当作肥料,再在土地上耕种农作物。 人类大量使用石耜、石铲、石锄或骨耜、木耜、蚌铲等翻土农具。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个体农耕 集体劳作 思考 :铁器牛耕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生产工具进步———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加速了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精耕细作农业出现,提高了粮食产量; (2)生产关系变革:促使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推动集体耕作向个体耕作转变,小农经济产生; (3)促进社会转型:引发改革变法的风潮,确立了封建制度。 东汉牛耕画像石 战国铁农具 汉代二牛抬杠(直辕) 中国古代铁犁牛耕的发展变化 (1)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 (2)汉朝:出现耦犁和犁壁,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唐朝:出现曲辕犁,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标志着中国传统犁耕技术的成熟。 战国铁犁铧 《雍正御制耕织图》 魏晋嘉峪关 牛耕壁画 (二)灌溉工具的发展 1.原始社会末期,已经制造陶器,汲水灌溉。 2.在古埃及和中国,人们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3.三国时期马钧革新翻车,民间广泛使用。 4.唐朝出现了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宋代出现高转筒车。 5.明清风力水车。 发展趋势:动力上从人力到自然力的转变:装置日益复杂,效率逐渐提高 宋代高转筒车 汲水灌溉 桔槔 翻车 P20【思考点】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是怎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 ①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②促进小农经济形成和精耕细作农业生产发展; ③扩大农耕区域,加速了对土地的开发利用。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一)纺织工具 1.古代中国 (1)约3万年前: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