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404728

【2023秋统编八上语文期末复习】专项必刷预测题6 古诗词阅读(原卷版+答案版+ppt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4次 大小:34763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ppt,答案,原卷版,阅读,古诗词,预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秋统编八上语文期末复习】专项必刷预测题 专项6 古诗词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3题。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十堰市)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B. 前两联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料的感慨。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 D. 全诗交替出现了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 2.(十堰市)诗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在对全诗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 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3.(淮安市)“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 意义和作用有何不同。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4~6题。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襄阳模拟)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写诗人乘船来到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 颔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由蜀地到荆州,两岸的地势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C. 尾联“送”字用得妙,采用拟人手法,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不辞劳苦、送行万 里,对诗人充满恋恋不舍的深情。 D. 这首诗明丽流畅,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5.(大庆一模)颔联是写景名句。请从“随”和“入”两个字的角度进行赏析,体会李白诗词“一字传 神”的效果。 6.(十堰中考)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两幅图景,请任选一幅进行赏析。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7~8题。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国都沦陷后,城池残破不堪,草木茂盛、欣欣向荣的景象。 B. 颔联“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形象地点明诗人的内心情感。 C. 颈联的“抵万金”以夸张的手法来突显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 D.尾联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发短而稀的苍老之态。 8.杜甫常常以和谐融洽的景象反衬深沉积郁的哀愁,写乐景抒哀情。请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 是如何以乐景写哀情的。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9~11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咸宁市)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B. 诗歌前两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 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 10.(洛阳市)“淡而有味”是陶诗的艺术特点之一,请结合诗中的画线句简要分析诗歌是如何做到 这一 点的。 11.本诗和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都暗含了诗人获得的生活启示,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2~14题。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2.(北京市)本诗是一首以战争为题材的诗。三、四句用“ ”一词勾画出战争规模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