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408265

2024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3次 大小:22489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三,第一次,模拟
  • cover
内江市高中2024届第一次模拟考试题 语文 本试卷共8页,22个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唐诗走向高潮,诗歌的特色就表现为更近于自然流露:这乃是艺术上的归真返朴,语言上的真正解放: 建安以来诗曾经一度离开了歌的传统,这时便又重新接近起来。若是对照赋是“不歌而诵”的,那么赋的衰亡, 岂不也正是歌的复兴的又一佐证吗?绝句的涌现因此成为诗坛上一个新的突破。 ②绝句来源于民歌,南北朝民歌中早已出现了大量的绝句,但是诗人中却很少这类的写作,直到盛唐诗歌 高潮的到来,绝句才一跃而为诗坛最活跃的表现形式。张若虚以《春江花月夜》一首,便誉满诗坛,正因为这 首诗实际上乃是由九首绝句接连而成的,所以特别新鲜活泼。《春江花月夜》属于南朝“吴声歌曲”,原来正是 民歌中的绝句,因此张若虚这首诗每四句便换一次韵,全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自然地流露出它的飞跃性。 飞跃性乃是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只是有时隐约有时明显而已。飞跃性的充沛自如,乃是诗歌语言完全成熟的 表现,也是诗歌抒情性的丰富涌现。如果说建安以来的五言古诗还难免较多散文的成分,那么绝句也就意味着 诗歌语言的更为纯净化:绝句登上诗坛,可说是五七言诗充分成熟的又一个鲜明标志。 ③唐人的七言古诗相对的说要比五言古诗活跃得多,就因为五古还不免有时习惯于长期以来过渡性的表现 方式,而七古则是全新的。七古正如绝句,也都是随着盛唐诗歌高潮的到来,才一跃而为诗坛的宠儿。五古一 般颇少换韵,而七古则是不断的换韵。例如李颀的《古从军行》短短的十二句,就三易其韵,每一韵其实也就 相当于一个绝句。七古远自曹丕的《燕歌行》、鲍照的《拟行路难》,就是以歌行起家的,它与绝句在歌的传统 上有着一脉相通之处。七古也正如绝句,并不是唐代才有的,而是古已有之:但是都要等到唐诗的高潮时才大 显身手,这难道仅仅是偶然的吗? ④律诗也是唐诗走向高潮中形成的一种诗体,它是从长高律诗即排律中演进而成的。它既与民歌没有渊源, 也是不能用来歌唱的:但它在演进中却是沿着一条删繁就简、摆脱铺陈的道路:把繁琐的“四声八病”变为简 单易行的平仄律,把沉闷冗长的排比铺陈,变为每首只有八句,而八句中又只有中间四句要求一定要排偶。这 就大大提高了诗歌语言的精炼性。排偶作为中国语言文字特有的一种擅长形式,在诗中自然地出现本来也是正 常的。七古中就常有偶句,绝句中也是偶然有的,问题在于是否自然。我们不禁要问五言排律既然是“诗赋取 士”中规定的诗体,律诗凭借什么力量又能突破它的影响,完成自身的演进与变革呢?答案只能是当时诗坛趋 向自然流露的巨大浪潮给予了这解放的力量。那解放的语言,奔放的情操,新鲜的旋律,豪迈的抒情,构成了 唐诗最鲜明的色调。律诗是依靠这个力量才从排律中解脱出来,因此比起排律来要洗炼得多、飞动得多,而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