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单机械《16滑轮》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滑轮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滑轮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滑轮的特点和原理,掌握使用滑轮的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简单机械的兴趣,树立实践出真知的科学观念。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单机械中的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简单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本课是其中的一部分,主要介绍滑轮的特点和应用。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滑轮的特点和分类,掌握使用滑轮的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简单机械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数学生只是通过简单的图片或文字描述来了解,真正理解滑轮特点和应用的学生较少。因此,本课将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滑轮的特点和应用。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本课将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四、重难点 重点:掌握滑轮的特点和分类。 难点:理解滑轮的平衡原理和如何使用滑轮。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是《16 滑轮》。滑轮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省力或方便地移动重物。那么,滑轮有什么特点呢?它又是如何工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二)新课教学 1. 滑轮的概念 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滑轮的概念。滑轮是由一个圆形的轮子和一根绕着轮子转动的绳子组成的简单机械。通过改变绳子的方向,我们可以利用滑轮来省力或方便地移动重物。 学生:原来滑轮就是由一个圆形的轮子和一根绕着轮子转动的绳子组成的简单机械啊。 2. 滑轮的特点 教师:那么,滑轮有哪些特点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1)教师准备一个滑轮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装置的特点。 学生:这个实验装置有一个滑轮,还有一根绕着滑轮转动的绳子和一个重物。 (2)教师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滑轮的特点,并记录实验数据。 学生: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使用滑轮可以省力,但需要移动更远的距离。这说明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教师进一步解释滑轮的特点,让学生理解滑轮的原理。 学生:原来滑轮的原理是利用了轮轴的原理,当绳子绕着滑轮转动时,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来省力或方便地移动重物。 3. 使用滑轮的注意事项 教师:虽然滑轮可以帮助我们省力或方便地移动重物,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那么,使用滑轮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1)教师通过PPT展示使用滑轮的注意事项,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学生:使用滑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择合适的滑轮和绳子;二是确保滑轮支点稳固;三是使用时要保持平衡,避免失去稳定性;四是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2)教师进一步解释使用滑轮的注意事项,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学生:在使用滑轮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滑轮和绳子以适应不同的任务;同时要确保滑轮支点稳固以保持平衡;操作过程中要保持平衡避免失去稳定性;最后还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三)实践活动 1. 设计一个简单的滑轮工具 教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滑轮的特点和原理,现在我们来设计一个简单的滑轮工具。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材料,如硬纸板、剪刀、胶水等。下面请大家发挥自己的创意,设计一个能够省力的简单滑轮工具吧! 学生:(实践活动)好的,让我们来设计一个简单的滑轮工具吧!我们可以将硬纸板剪成合适的形状和大小,然后将其折叠成一个简单的滑轮结构。在折叠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平衡和稳定性。最后我们使用胶水将各个部分粘贴牢固即可。这样我们就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滑轮工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