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416320

第4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181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4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 cover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深的思乡之愁、故国之恋以及流落天涯的悲苦。 2. 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3.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在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2.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诗歌的文字形象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形象。 四、教学方法 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问答法:结合课文注释和相关资料,通过问答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艺术特点。 4. 讲解法:教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5. 表演法:选取代表性段落,让学生进行朗诵表演,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五、详细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介绍诗人李白和王昌龄的背景和经历,特别强调两人的深厚友谊。 2. 简单介绍古诗的背景,即王昌龄被贬龙标,李白遥寄哀思。 3. 播放带有古风音乐的古诗朗诵,以营造哀思和怀念的氛围。 二、朗读 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确保读音准确,语调得当。 2.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纠正发音和语调。 3. 再次播放朗诵,让学生跟读,体验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三、词句解释 1. 教师逐句解释古诗内容,特别关注重点词汇和典故,如“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 2. 学生根据解释进行小组讨论,理解和记忆古诗的内容。 3. 教师进行提问和答疑,解答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疑问。 四、深入理解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如“愁心”、“明月”等词汇所表达的怀念和哀思。 2. 学生小组讨论诗人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3. 教师引导学生将古诗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探讨友情、离别等主题。 五、拓展与创作 1. 教师提供相关的古诗阅读材料,如其他诗人对离别的描写或抒发怀念之情的作品。 2. 学生进行小组阅读和分析,进一步拓展对古诗的理解。 3. 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离别或怀念的小作文。 六、背诵与总结 1.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古诗,强调准确记忆和语调的流畅。 2. 学生自由背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检查。 3. 教师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再次强调重点和难点。 4.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默写古诗、搜集相关资料等。 七、教学评估与反思 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等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2. 教师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并改进教学方法。 3.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对教学的建议和意见,以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4. 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五、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绵州昌隆县青莲乡。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六、背景信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前后,当时李白听到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消息后,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的愤懑与慰藉之情。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而遭贬谪,李白对此深感同情,因此写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这首诗中,李白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手法,将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该诗也体现了李白对友情和人生的珍视与思考。 生字词解析 1. “闻”字:作为动词,意为“听到”;作为名词,意为“消息”。在这里用作动词,表示诗人听到了一则消息。 2. “王昌龄”:“王”是姓,“昌龄”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