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432800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16.1《赤壁赋》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141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高中,语文,统编,编版,必修,上册
  • cover
《赤壁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理通思路,把握情感变化。 2、反复诵读,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旷达的情怀,学习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理解作者旷达的情怀,学习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旷达的情怀,学习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 1、借助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课文内容。找出对照注释还不能理解的词句,或问同桌,或课堂上提出共同探讨。 2、早读课反复朗读课文。 3、找出文中直接表明情感的几个词语。 一、导入 课文本单元都是写景抒情散文,常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姚鼐于十二月底登上了泰山,朱自清在夜深人静时来到了荷塘。大自然能带给我们心灵的慰藉,郁达夫把故都的秋作为心灵的寄托,史铁生二十岁截瘫后走进了地坛,苏轼被贬黄州后多次游览赤壁,那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他来一次心灵的远游吧! 二、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理解作者旷达的情怀,学习乐观主义精神。 三、解答预习案的疑难 四、介绍作者,引出二赋 五、齐读全文朗读并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出喜怒哀乐等情感变化的词,把握全文情感的变化 乐甚 愀然 悲 喜而笑 “乐“ “悲” “喜” 六、为什么而乐呢?齐读第一段。 1、找出写景的美句。 2、找出写事的句子。 3、找出表达游玩时感受的句。 还有夜游时间,是良辰,这是夜游带来的快乐,这种快乐是通过景传达出来的,所以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七、找学生美读第一段,配图片和音乐 八、默读读第二段,苏子和客分别有什么表现?并思考本段在全文的作用。 九、齐读第三段,思考客的箫声为何如此悲凉呢?明确“何为其然也 ” 其一,赤壁一带的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的英雄,而今安在 何况吾辈渔樵于江渚之上。 其二,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 其三,要摆脱现实处境,渴望能“挟飞仙以游,抱名悦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明白客人之悲其实是儒者苏轼之悲。 这段重在抒悲情,学生朗读,体现出悲来,注意三个反问句的语气一个比一个强烈。 十、苏轼如何劝说客人呢?齐读第四段。 本段分为三层,第一层承上,议论“水”与“月”; 第二层议论“变”与“不变”的哲理; 第三层指出“明月清风”为大自然之“无尽藏”。此段其实是作为道者的苏轼超然物外的情怀给客人极大的宽解。 十一、苏轼给我们传达了怎样的哲理 十二、我们遇到挫折该怎样去面对呢? 十三、听完苏轼的话,客喜而笑,这里的喜与开头的乐有何不同?明确:客人之喜与文章开头之乐的不同。课文开头是主客欣赏美景之乐,结尾是指客人精神得到超脱忘怀得失而喜。黄州让苏轼变得旷达乐观,黄州让苏轼走向成熟成熟。 十四、齐读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的有关成熟的一段话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十五、课堂总结(板书) 景 情 理 (现实中的水月 融入自然,游赏之乐历史中的水月 感慨历史,人生之悲哲理中的水月 分析哲理,超脱之喜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