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434392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必刷题15.文言文阅读(课外)试卷(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0次 大小:890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八年级,文言文,答案,试卷,课外,阅读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必刷题 15.文言文阅读(课外) 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课外阅读 (2023秋·吉林长春·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坡巾 明苏郡守胡可泉缵宗①,与客登虎丘,见戴角巾者三人,往来自如。可泉召而问之,答曰生员②。因问其所冠者何冠,答曰东坡巾。可泉曰:“若等既知为东坡巾,然东坡何为用此巾?”三人相顾,无以对。客从旁解释遣之客亦不解请其故。可泉曰:“昔东坡被论坐③,囹圄中所戴首服,则常服不可也,公服不可也,乃制此巾以自别,后人遂名曰东坡巾。”是乃东坡之囚巾耳。今但慕其名而不究其义,适为可笑。 (有删节) 【注】①缵宗:胡可泉的字。②生员:明清时代指通过最低一级考试,取入府、县学的人,俗称秀才。③论坐:连坐论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客从旁解释/遣之/客亦不解/请其故 B.客从旁/解释遣之客/亦不解/请其故 C.客从旁/解释遣之/客亦不/解请其故 D.客从旁解释/遣之客/亦不解/请其故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客登虎丘,见戴角巾者三人,往来自如。 3.文段结尾“适为可笑”中所“笑”何事?作者写这事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023秋·四川成都·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①,又请杨子之竖②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③,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兄弟三人游于齐鲁间,同师以学仁义之道而归。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 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勇于泅,操舟鬻渡④,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心都子默然而出。 孟孙阳让之曰:“何子问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⑤丧生。子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选自《列子》,有删节) 【注】①党:亲属。②竖:童仆。③移时:一段时间。④鬻渡:以摆渡为生。⑤多方:不能专心致志。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 ) A.所以反也反:同“返”,返回 B.门人怪之怪:认为……奇怪 C.而损言笑者损:减少 D.孟孙阳让之让:谦让,推辞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昔有兄弟三人游于齐鲁间,同师以学仁义之道而归。 (2)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 6.文中孟孙阳与心都子对先生杨子的回答各自的理解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7.(2022秋·山东淄博·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璧盬③其脑,果腹而去。 【注释】①飙下:迅疾跳下。②踞:趴。③盬(gǔ):吸饮。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蛇意稍倦 ②果腹而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久之,蛇将行矣。 (3)从蜘蛛战胜大蛇的经历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简要概括。(至少答出两点) (2023春·湖南长沙·八年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