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438964

第26课《饮酒(其五)》课件(共30页)

日期:2024-05-1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20358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6课,饮酒(其五),课件,30页
  • cover
(课件网) 解文说人: 辞官归隐 ,老于田园 花中偏爱菊 ,五柳自为名 一把无弦琴 ,栖身于陋室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自号五柳先生 “晋陶渊明独爱菊” 饮酒(其五) 陶 渊 明 陶渊明(约365~427), 名_____ ,字_____,私谥靖节,人称”_____先生”,自称_____。_____文学家。 他开创了_____诗派,并将其推向高峰。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与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_____合称“陶谢”。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洒脱恬淡。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饮酒》等。 潜 元亮 靖节 五柳先生 东晋 田园 谢灵运 作者简介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饮 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读诗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的家建造在喧嚣烦扰的尘世,却没有车马的喧闹。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心灵远离尘俗,住的地方自然就僻静。 在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间的云气在傍晚时更加美丽,鸟儿成群相伴飞还。 在这中间有人生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如何表达。 。 译诗 请找出本诗中的一对反义词 赏诗 而无车马喧 此中有真意 说“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一句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体客体化,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问下去,颇富情趣。以“君”自指,言语之间自豪而自足。 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也没有寄身庙宇,而是身处喧嚣的“人境”,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这是为什么呢?第三、四句的自问自答揭开了谜底。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细读感悟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官场烦琐的应酬和功利性较强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诗人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等,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不感到“车马喧"了。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感士不遇赋》),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知识链接: 说“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无追名逐利之心无世俗喧嚣烦扰庐说“无”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有哲理)无论外在环境是喧嚣还是安静,只要心能够脱离现实的束缚,便能够拥有独立的人格和精神的自由。赏析:以设问方式自问自答,道出感觉与处境的辩证关系。隐居更主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是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只要心情闲适,心志高远,即使身处人境也自然会偏僻安静。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用诗意的笔法,描绘了诗人悠闲自在、自得其乐的生活图景,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可谓浑然天成。 说“有” 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在诗人的生活中“有”什么? 赏诗 有美景: 草庐、菊、篱笆、南山、山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