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446277

9 木兰诗 课件(共34张PPT)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43307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木兰,课件,34张,PPT,2023-2024,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第9课 木兰诗 《乐府诗集》 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也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来源于一首乐府诗———《木兰诗》。 学习目标 1.积累乐府诗基础知识,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 2.分析花木兰的人物形象,探究其受欢迎的原因; 3.品析诗歌口语化的语言特色,掌握排比、互文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基础夯实———作家作品 “乐府”本是我国古代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秦时已设乐府令。到汉武帝时乐府已具有较大规模,收集歌辞是它的任务之一。后来,人们将乐府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乐府诗”“乐府歌辞”,乐府便由原来的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收集的歌辞是很完备的。 基础夯实———写作背景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影。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鞍( ) 鞯( ) 溅( ) 啾( ) 霍( ) 著( ) 机杼( ) 军帖( ) 可汗( ) 辔头( ) 朔气( ) 金柝( ) 铠甲( ) 红妆( ) 云鬓( ) 策勋( ) 十二转( ) ān jiān jiān jiū huò zhuó zhù tiě kè hán pèi shuò tuò kǎi zhuāng bìn xūn zhuǎn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1)对镜帖花黄。 “帖”同“贴”,粘贴,贴上。 “著”同“着”,穿。 (2)著我旧时裳。 2.通假字。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3.掌握下列标蓝字词的古今异义。 (1)卷卷有爷名: (2)愿为市鞍马: (3)出郭相扶将: (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义:父亲 今义:爷爷 古义:买 今义:城市 古义:外城 今义:仅用作姓氏 古义:只 今义:但是, 用作转折连词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帖 4.一词多义。 对镜帖花黄( ) 昨夜见军帖( ) 文告 同“贴”,贴上 市 东市买骏马( ) 愿为市鞍马( ) 买 集市 愿 愿为市鞍马( ) 愿驰千里足( ) 愿意 希望 整体阅读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 唯闻女叹息。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叹息声 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只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整体阅读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 鞍马,从此替爷征。 想的是什么 思念 军中的文告 表示多数 父亲 介词,为了 泛指马和马具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思念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思念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代替父亲去征战。 整体阅读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 啾啾。 马鞍下的垫子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水流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早晨 水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