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448246

1.2种群数量的变化第2课时课件(共43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111833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选择性,人教,生物,学期,高二,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2节 第2课时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教学目标 目标 01 02 03 通过分析与比较,明确种群的“J”形增长和“S”形增长的条件和特点;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等活动,尝试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通过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形成稳态与平衡观。(生命观念) 运用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人类活动对动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社会责任)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什么? (2)环境阻力如何用自然选择学说 内容解释? (3)“S”形曲线中,有一段时期近似于“J”形曲线,这一段是否等同于“J”形曲线?为什么? 环境阻力。 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 不等同,已经存在环境阻力。 “J”型曲线无 K值, 无种内斗争, 无天敌。 7. “J”形曲线与“S”形曲线比较 “J”形增长 “S”形增长 产生条件 增长特点 K值 曲线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理想条件。 资源和空间有限、受气候变化影响、受其他生物制约。 每种群数量以一定倍数增长,种群增长速率越来越快。 种群增长速率先逐渐增大,K/2时增长最快,此后增长减缓,到K值时停止增长。 温故知新:“J”与“S”增长的比较 时间(t) 种群数量 t0 t1 t2时间 增长速率 时间 种群数量 t/2 t 无 有K值 自然环境中,种群增长的 J 型和 S 型曲线均可见到,但不像数学模型所预测的那样光滑、典型。种群实际增长的变型是很多的! 合作探究一:你还能从其他角度对“J”与“S”形增长曲线进行比较吗? 在自然界,有的种群能够在一段时期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 1.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2.种群数量的波动: 对于大多数生物种群来说,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K值不变的情况下,种群的数量总是围绕着K值上下波动。 野牛 狮群 2.种群数量的波动: 种群数量波动包括周期性波动和非周期性波动。(非考点) 周期性波动 非周期性波动 任何波动只要在两个相邻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基本相等就可称之为周期性波动。 反之则为非周期性波动。 周期性波动 任何波动只要在两个相邻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基本相等就可称之为周期性波动。 季节性波动 年间波动 周期性波动 非周期性波动 任何波动只要在两个相邻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基本相等就可称之为周期性波动。 季节性波动 年间波动 大多数 1913 1917 1921 1925 1929 1933 1937 1941 1945 1949 1953 1957 1961 年份 种群数量/相对值 2 4 6 8 10 0 某地区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 该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在1913—1961年一直处于不规则的波动状态 处在波动状态的种群,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如蝗灾、鼠灾、赤潮等。 东亚飞蝗在我国的大发生,没有周期性规律,干旱是大发生的主要原因。在黄河三角洲上的湿生草地,若遇到连年干旱,土壤中的蝗卵成活率就会提高,这是造成蝗虫大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淮河流域,前一年大涝,第二年飞蝗大发生的概率最大。故河北蝗区常出现“先涝后旱,蚂蚱成片”,“大水之后,必闹蝗灾”的情况。 3.种群数量的爆发: 4.种群数量的下降: 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的或急剧的下降。如遭遇人类乱捕滥杀和栖息地破坏 种群的延续需要有一定的个体数量为基础。当一个种群的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原因而衰退、消亡。 ▲对于那些已经低于种群延续所需要的最小种群数量的物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如保护动物 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如遭遇人类乱捕滥杀和栖息地破坏,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的或急剧性的下降。 4.种群数量的下降: 种群的延续需要有一定的个体数量为基础。 当一个种群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