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454912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7.4结晶现象同步练习 (含答案)

日期:2024-06-01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8次 大小:7925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结晶,现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4结晶现象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单选题 1.如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2℃时,甲、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大 C.t3℃时,组成为N点的甲溶液可通过增加溶质变为M点的溶液 D.将t3℃时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2℃,甲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乙 2.NaCl 和 KNO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C 0 20 40 60 NaCI的溶解度/g 35.7 36.0 36.6 37.3 KNO3的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A.20℃时,100 g氯化钠溶液中最多能溶解36.0g NaCl B.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63.9% C.可用冷却海水的方法获取大量食盐 D.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3.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4.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5.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t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B.升温可以使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t1℃时,甲、乙、丙三种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可能相同 D.t2℃时,将10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可析出15g甲固体 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3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将5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7.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甲物质溶液从t2℃降到t1℃,一定有晶体析出 C.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8.下列是小军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O2、CO2、H2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B 检验甲烷中的碳元素 点燃甲烷,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C 除去CO中的CO2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炭粉 D 分离食盐水和泥沙 过滤 A.A B.B C.C D.D 9.将5℃恰好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升温至38℃(忽略水的蒸发),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溶液变浑浊 B.溶液变为不饱和 C.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D.溶质质变小 10.泰山豆腐制作历史源远流长,乾隆年间修订的《泰安县志》曾这样记载:“凌晨街街梆子响,晚间户户豆腐香,泰城家家豆腐坊。”下列豆腐制作的流程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A.磨豆浆 B.渗滤除渣 C.煮豆浆 D.压制成型 二、判断题 11.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后溶剂质量一定减少( ) 12.通过过滤的方法可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 ) 13.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 14.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 15.若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可采用过滤的方法( ) 三、综合应用题 16.暴雨过后的河水浑浊不堪,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经过以下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加入的A物质是絮凝剂,该物质可以是 。 (2)图中操作①的名称是 ;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 A 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B.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而留有气泡 C.滤纸破损 D.漏斗下端没有紧贴烧杯内壁 (3)操作②中,通过图中的装置Ⅱ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