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459947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查漏补缺复习 (统编版)专题12古诗词鉴赏自清、自查复习课件(共65张PPT)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10012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复习,65张,课件,自查,自清,鉴赏
  • cover
(课件网)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 12 七上课本古诗词鉴赏自清、自查复习 第一步:古诗词鉴赏方法自清 题型及解法 诗意理解。指对诗中词语、句子意思的正确理解,这是我们欣赏诗歌的基础。诗意理解,得树立全局观念,要在整体把握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来完成这类题目。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诵读,反复诵读整首诗,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然后,再通过语言媒介,深入作品之中,具体体会相关词句的内涵。 意境分析(主旨把握)。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融合而创造出的让人产生联想与想象的艺术境界。它包括景(境)和情(意)两个方面。提问方式一般是: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的一般步骤是:(1)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名句赏析。古诗词中的名句,有的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有的抒情真挚,感人肺腑;有的写景自然,怡人耳目。赏析名句,主要着眼于诗句所蕴涵的丰富内容,有时也可以分析其语言技巧。有的诗句,作者当时用意未必如此,可读者在长期的阅读理解中给它赋予了新意,有了引申义,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 技巧分析。这种题型用来考查对诗歌写作特点的理解。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答题的一般步骤为:(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3)分析该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品味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诗词中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等来分析。 第二步:课内古诗词考题自清 ( 一)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以“观”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诗于苍凉中又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B.诗中“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虚实结合,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威严及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C.诗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出了小岛的景物生机勃勃的特点。 D.诗歌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就是为了合乐而加的,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直接联系。 【答案】B 【解析】B项的“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全是写实景,动静结合。并不是B选项中说的虚实结合。诗中虚的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答案】示例:一阵秋风飘吹来,林木簌簌作响,海面上涌起了巨大的波涛,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大家只要能给把这个场面描述出来就可以了,但是一定不能过于简单。 (二)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品读本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答案】D 【解析】A正确,“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