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46899

《殽之战》教案(沪教版第五册)

日期:2024-06-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175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殽之战,教案,教版,第五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殽之战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重要的字词,加深对古汉语语法的理解,培养语感。 2.掌握相关的历史文化常识。 3.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体现出的《左传》的艺术成就。 说明: 作为一篇文言文,首先要把它看作语言材料, 要通过课文巩固学过的语言知识,培养语感。所以必须进行课前预习,先要过字词关,必要的话可以让学生全文翻译,并且应该反复诵读以培养语感。但是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层面,还要将语言背后的东西挖出来。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教给学生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文章的鉴赏能力。本文选自《左传》,《左传》不仅仅是历史著作,更是文学著作,所以可以引导学生以课文为依托,通过细读文本来总结《左传》的艺术特色。21教育网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字词过关对课文理解准确的基础上分析课文写战争和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2.难点:对课文中外交辞令的理解与赏析。 说明: 因为高超的叙事艺术,《左传》被刘知几在《史 通》中称为“叙事之最”。《左传》叙事很注重事件的前因后果,战争描写在这一点上特别突出,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描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以及对各国关系的影响。《左传》的记人也是十分出色的,将人物放在历史事件中体现其性格特征。课文中的许多人物如蹇叔、穆公、弦高、原轸都栩栩如生,总结这些任务的个性有助于加深同学对课文的理解。《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婉而有致,有时妙趣横生,可谓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对此进行赏析,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更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培养学习兴趣。21cnjy.com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介绍《左传》提供背景 1.“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 。《左传》是我国 古代的一部编年史,相传为左丘明所作。《春秋》记事太简,《左传》就是为这部经书作解释的“传”。另外还有《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2. “殽之战”发生的背景:春秋时,秦晋两国为了各自的利益,有时结盟,有时开战。晋献公把女儿嫁给秦穆公,后来秦穆公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晋献公的儿子———流亡在外的重耳,并支持他回国取得政权,重耳也就是晋文公。 “殽之战”的前二年,秦晋联合,围攻依附楚国的郑国,秦穆公却背着晋国,单独与郑结盟,并留下杞子等人助郑防守,以对付晋国。 1.学生回忆学过的《曹刿论战》,回忆“五经”是哪五部经书。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春秋的形势和对秦晋两国的认识。 1.知识性的东西要掌握。2.课文内容距离现实比较远,不进行背景介绍将使学生无法理解殽之战中各国的反应,也难以理解人物的语言行为如栾枝所说的“未报秦施”。 分析情节 解读人物 1.细读课文,分段解析,然后宏观概括课 文内容。请同学总结文章写了哪些片段。总结叙事特点:和《曹刿论战》类似,文章对战争前的准备、交战双方及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花费笔墨很多,真正的战争过程却比较简略,这也是《左传》描写战争经常采用的方法。2.秦穆公为何询问蹇叔的意见?他对蹇叔的态度体现出他的什么性格特点?3.你从王孙满论师中读出了什么?4.弦高具有什么样的特点?5.先轸的特点是什么?6.秦伯悔过体现出什么?补充:《尚书·秦誓》中秦穆公解释自 己为何急着要出征:“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那是因为自己忧愁时间流逝,霸业未成。又面对全军将士检讨自己未听蹇叔的意见:“惟今之谋人,姑将以为亲。”7.蹇叔的话在情节的展开中是如何一一得到印证的? 1.学生课堂阅读概括。主要内容:蹇 叔哭师、王孙满论秦师、弦高犒师、郑穆公逐客、殽之战、文嬴释囚、秦伯悔过。2.秦穆公已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