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477353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初中语文 贬谪诗复习课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111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生活,复习,贬谪,语文,初中,之以
  • cover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贬谪诗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复习贬谪诗人的文学常识;朗读并熟练背诵诗词。 二、通过诵读和对诗句的分析,掌握贬谪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语言特点和思想感情; 三、体会诗人的心路历程,能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失意。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写到:“中国历史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 。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的不错。”正所谓“文章憎命达” “诗穷而后工”。哪位同学来回忆一下我们初中阶段学习的贬谪诗词? (设计意图:引入贬谪诗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汇总贬谪诗,整体感知。) 二、入场热身 本节课我们将与贬谪诗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会,请同学们对课前完成的“入场券”进行抢答展示和订正,获取交流会的入场资格。 (设计意图:复习诗人的文学常识和名句,默写检测,强调易错点,巩固记忆。) 三、时空交流会 (一)为你读诗 学案展示五首诗词(《行路难》《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请两名学生选择其中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诵读。 (设计意图:诵读诗词,熟练记忆;简单回顾背景,带入诗境。) (二)鉴赏品析 1. 余秋雨在《中国文脉》中说:“在巨大的政治乱局中,最痛苦的是百姓,最狼狈的是诗人。”(狼狈即困苦、受窘。)诗人的困苦是怎样通过诗文来表达的? 小组讨论,完成表格,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表格的形式直观地展示几首诗词中出现的手法和感情,从炼字析词和表现手法角度,复习贬谪诗赏析方法,体会诗人的处境。) 2. 总结贬谪诗赏析方法和角度以及答题思路。 (设计意图:明确分析方法,形成规范答题思路。) (三)以意逆志 1. 面对贬谪的遭遇,诗人们是一蹶不振还是别有选择呢?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在上一环节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赏析句子的方法。围绕关键句子,具体进行分析,理解贬谪诗人在困境中做出的选择,用心体会诗中表达的更核心的情感意志,进而感受贬谪文人们向上的态度,是对本节课重点的巩固。结合链接材料,深入理解和学习诗人的人生态度。) 2. 我们在诗词中看到了诗人复杂、起伏的情感。贬谪诗词中常见的情感有很多,你还能举出那些例子?这些诗词背后有哪些共同底色? (设计意图:总结贬谪诗词中常见的情感,并提示要根据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而不能固化归类。进一步提升,回扣主题———不肯降心辱志而努力抗争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 像这样的诗词还有很多,我们来看以下两首诗词: 客中初夏①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①公元1070年(宋神宗熙宁三年),王安石实行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因而被迫离开汴京,不久退居洛阳,直到哲宗即位才回京任职,这首诗就是他在洛阳时所写。客中:旅居他乡。 根据本节课知识,自选角度赏析本诗。 预设: 1. 寓情于景,通过描写雨后初晴清新明朗的景象,表现诗人轻松愉悦、乐观向上的心情; 2. 运用了“柳絮”和“葵花”两个意象,柳絮具有随风漂浮的特点,象征朝中人云亦云、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小人和投机取巧的;葵花具有向着太阳盛开的特点,象征坚定不移、忠心耿耿的人。两种人形成鲜明对比,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情倾向。 3. 托物言志,诗人借葵花表达了自己绝不投机取巧、随声附和,而是要像葵花一样忠贞不二的坚定不移的政治抱负。 白鹭儿 [唐]刘禹锡① 白鹭儿,最高格。毛衣②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 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③。 【注】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