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48535

咏怀古迹 公开课课件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11551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咏怀,古迹,开课,课件
  • cover
课件44张PPT。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学习目标 1.背诵全诗。 2.把握王昭君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3.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心情,学会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技巧及方法。 鉴赏咏史诗三步骤步骤一、 弄清史实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 步骤二、 体悟感情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步骤三、 分析技巧 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一、解题 《咏怀古迹》是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内容分别是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主旨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谁能说说杜甫的身世?二、作者简介 杜甫:怀经天纬地之才, 有匡扶社稷之心 却不受大唐君主重用 身处乱世飘泊他乡 思归而不得,深切怀乡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其诗直接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其诗被称为“诗史”。 以古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 有《杜工部集》。三、诗歌诵读 诵读指导: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抑郁又带有悲伤幽怨的,所以诵读时应语气舒缓,节奏略有变化。 前两联宜用叙述语调,尤其“一去”两句速度要放慢一些,后一句宜用咏叹调来诵读。 齐声朗读全诗。咏怀古迹(其三)听课文录音,注意朗读的感情和节奏 hè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shuò zhǒng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xǐng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思考:这首诗吟咏的对象是谁? 王昭君四、整体感知追溯历史的踪迹昭君墓昭君故里即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宝坪村,原名烟墩坪,又名王家湾。它面临香溪水,背靠纱帽山,群峰林立,崖壑含翠,橘林丰茂,山明水秀,极富诗情画意。 2.思考:诗中有没有写昭君故里的诗句? “群山万壑赴荆门” 提问:这一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赴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3.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引出歌咏对象,地灵人杰,好山好水好姑娘,衬托昭君美好形象。 “赴”———拟人手法。 历史上的昭君昭君选秀入长安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名嫱,字昭君。晋代因避司马昭之讳,称她为明君或明妃。昭君自小天资聪颖,多才多艺,琴棋书画,吟诗作赋,无一不精,尤其擅长弹琵琶,加之美貌如花、艳可倾城,所以年方二八就以秀女身份被挑选入宫。昭君出塞而当时从全国各地挑选人宫的美女数以千计,元帝无法一一见面,便命画师毛延寿画像。昭君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毛延寿,毛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了一颗丧父落泪痣。昭君因此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 传说“昭君出塞”时行于大漠途中,悲怀于自身命运和远离家乡,因而在马上百无聊赖,弹《出塞曲》,而天边飞过的大雁,听到曲调的幽怨和感伤,肝肠寸断,纷纷掉落在地。“沉鱼落雁”中的“落雁”由此得名。昭君到匈奴后,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公元前19年,33岁的绝代佳人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因坟上野草四季常青,后人称之为“青冢”。 昭君青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