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八年级期末考试卷 物理考试卷 (全卷共五个大题,共23个小题,共8页;满分9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中用到的g均取10N/kg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有关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80mm 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C.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6mg D.人步行速度约为5m/s 2.如图1所示为小丽设计利用太阳能的野外淡水收集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水杯中海水迅速液化吸热 B.凝结的水滴扩散到洁净水收集杯 C.水蒸气变成凝结小水滴是熔化过程 D.凝结小水滴的形成是液化放热过程 3.下列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镜中的婴儿 B.影子的形成 C.水中“折断”的铅笔 D.水中的倒影 4.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中都有很多的应用,体现了科技的力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外线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B.电视遥控器是靠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C.全自动感应水龙头是利用紫外线进行自动控制的 D.在医院的手术室常用红外线来灭菌 5.下列事例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冰熔化成水 B.铁棒磨成了铁针 C.把铜块压成铜片 D.从地球带到太空的食品 6.小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取走光屏,蜡烛和凸透镜在图中位置不变,从凸透镜右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C.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光屏移动到适当位置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D.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动,换一个焦距稍大的凸透镜,仍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右移动 7.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68g水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64g酒精溢出.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则物块的密度是() A.0.85×103kg/m3 B.0.90×103kg/m3 C.0.94×103kg/m3 D.1.10×103kg/m3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玻璃上窗花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 B.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但是要继续吸收热量 C.冬天,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升华现象 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块“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9.如图3所示,这是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 B.同一物质,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反比 C.同一物质,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D.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 10.如图4所示的投影仪成像的示意简图作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作用是成缩小倒立的像 B.要使屏幕上的像变小一些,只需将凸透镜上移一些 C.凹面镜和螺纹透镜的作用都是将光发散 D.如果图中h=36cm,则凸透镜的焦距的范围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1.在《答谢中书书》一文中陶弘景描写山水之美,其中“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作者看到鱼儿跃出水面,是以_____为参照物;以鱼儿身上的水为参照物,鱼儿又是静止的,说明运动和静止具有_____。 12.如图5所示,是甲骨文“殸”,字同“声”,意指手持长柄,敲击乐器发声。这说明古人很早便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声音是由物体_____产生的,用力敲击乐器改变的是声音_____的。 图5 图6 13.护士帮病人打针前,通常会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处进行消毒,此时病人会感到该处变凉爽,原因是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