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490806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下册第8单元课件(4份打包)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71248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中,语文,统编,编版,必修,下册
    (课件网) 第八单元 责任与担当 15.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答司马谏议书 积累·文化传承与理解 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 延伸·审美鉴赏与创造 预习·语言建构与运用 附:【译注·古今对译】 预习·语言建构与运用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生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宋神宗时任宰相。他创立新法,改革旧政,是一位进步的政治家。 [作品] 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传世。 [评价] 王安石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其散文雄健奇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但是风格高峻。 2.文题解读 “答”是答复,“司马谏议”是指司马光,当时司马光任翰林学士,给王安石多次写信,认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书”是文体。 3.背景解读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实行新法。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当时任右谏议大夫的司马光(字君实),多次写信给王安石,要他停止变法。王安石这封信,是针对司马光熙宁三年(1070)二月第二封信的回复。王安石先是简短地复了一信,对来信所责难的诸点没有一一置辩,随后想到彼此交往多年,友谊深厚,信札来往不宜草率简慢,就又写了这封答书。 夯|实|基|础 一、通假字 同“辩”,分辩 三、一词多义 (1)度 名词,制度 名词,计划 动词,考虑,揣度,估量 名词,限度 动词,度过 量词,次 副词,再,又 动词,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 动词,恢复 动词,报复 用在动词前表被动 动词,看见          相当于“我”“自己”,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有称代作用 动词,召见,接见 动词,同“现”露出 动词,知道,了解 动词,接受,领教 动词,认识,识别 动词,执掌 名词,朋友 连词,表承接,那么 连词,表转折,可是,却 代词,那,这 连词,表假设,那么 副词,就是 连词,表因果,就 施恩惠 办(事) 献媚讨好 有利的事业;弊病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 (2)被动句 终必不蒙见察(       ) (3)宾语前置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 “……也”表判断 “见”表被动 “何为”即“为何” (4)状语后置 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 ②以谓受命于人主(                 ) (5)定语后置 至于怨诽之多(        ) “修之于朝廷”即“于朝廷修之” “受命于人主”即“于人主受命” 定语“多”后置 积累·文化传承与理解 1.有司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但“有司”并不是某个具体的部门,而是泛指官吏。 2.古代常用谦称 (1)鄙人 本意指居于郊野之人。古人常用来谦称自己,表示地位不高,见识浅薄。 (2)臣 古人对自己的谦称,表示自谦,多有君臣关系在内。后也完全表示谦称。 (3)仆 旧时男子自称的谦辞。仆即奴仆,下对上、幼对长自称奴仆,借以表示对对方的敬重。 (4)晚生 旧时对前辈称己的谦辞。 (5)不肖 旧时男子自谦辞。不肖原指子不似其父那样贤能,故男子在其父母死后多借以自称,表示谦恭。 附:【译注·古今对译】 答司马谏议书 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 任务活动一 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思考:阅读全文,概括内容,绘制结构图。 明确: 任务活动二 披文入情,沿波探源 思考1:如何理解《答司马谏议书》中第三段的结构? 明确:第三段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指出当前现状,并强调皇上要改变此情况,而自己不顾众人反对,要“助上以抗之”,然后用一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