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491660

2.5 第4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课件(共17张PPT)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日期:2025-11-14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7071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数学,七年级,苏科版,PPT,17张,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2章 有理数 2.5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第4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通过数学活动,学生会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2.知道加法和减法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的方法; 3.知道学生有理数加法运算中加号可以省略的方法; 4.通过教学探索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内在联系. ◎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算式理解为加法算式,并能熟练运算. ◎难点:把省略括号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   在之前,我们已经知道负正得负,负负得正.加号即为正,减号即为负,因此,加号与减号可以相互转化.1-2可以转化为1+(-2),1+(-2)也可以转化为1-2,a-(-b)也可以转化为a+b. 当我们碰上三个或更多个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不妨将所有加减运算都转化为加法,方便运算.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阅读课本本课时开始到“练一练”前面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引入相反数后,减号可以当作负号或者相反数符号,故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 加法 运算,a+b-c=a+b+ (-c) . 加法 (- c) 2.思考: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否可以统一为减法?为什么? 答:可以,但是减法比加法更难理解,加法比减法易于计算. 归纳总结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步骤:(1)先转化为 加法 运算;(2)运用加法的 运算律 化简运算;(3)得出结果. 加法 运算律 1.某天上午6:00河水水位为80.4米,到上午11:30水位上涨了5.3米,到下午6:00水位又跌了0.9米,下午6:00水位应为 ( B ) A.76米 B.84.8米 C.85.8米 D.86.6米 B 2.(-7)-(-10)+(-8)-(+2)统一成有理数加法的运算中,正确的是( D ) A.(-7)+(-10)+(-8)+(-2) B.(-7)+(+10)-(+8)+(-2) C.(-7)+(+10)+(-8)-(+2) D.(-7)+(+10)+(-8)+(-2) D 3.(1)把算式(-7)-(+5)+(-4)-(-10)统一成加法为 (-7)+(-5)+(-4)+(+10) ,它表示哪些数的和? 答:它表示-7,-5,-4,+10的和. (-7)+(-5)+(-4)+(+10) (2)把上面的算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为 -7-5-4+10 ,这个式子读作: 负7、负5、负4、正10的和 ,也可以读作: 负7减5减4加10 . ·导学建议· 建议预习导学部分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同时应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将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为什么不统一为减法? -7-5-4+10 负7、负5、负4、正10的和 负7减5减4加10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计算:(1)(-20)+(+6)-(-8)-(+3); (2)--; (3)--+. 解:(1)原式=(-20)+(+6)+(+8)+(-3)=-20-3+6+8=-23+14=-9. (2)原式=++=-+=+-=-. (3)原式=+--=. 归纳总结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要先转化为加法运算,再运用加法的运算律化简运算. 有理数的加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河里的水位第一天上升8 cm,第二天下降7 cm,第三天下降9 cm,第四天上升3 cm.问:第四天河水水位比刚开始时的水位高多少? 解:由题意可得8-7-9+3=8+3-7-9=11-16=-5 cm. 故第四天河水水位比刚开始时的水位高-5 cm.即低5 cm. 方法归纳交流 把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运算,注意前提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 ·导学建议·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重在转化,然后运用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化计算,要求学生明白结合的原则和方法. 1.实际测量一座山的高度时,可在若干个观测点中测量每两个相邻观测点的相对高度,然后用这些相对高度计算出山的高度,下表是某次测量数据的部分记录(用A-C表示观测点A相对观测点C的高度),根据这次测量的数据,可得观测点A相对观测点B的高度是( A ) A—C C—D E—D F—E G—F B—G 90米 80米 -60米 50米 -70米 40米 A A.210米 B.130米 C.390米 D.-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