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491944

8.1《荷花淀》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4-06-0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331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3-2024,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8.1《荷花淀》同步练习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词开豪放一派;其文《前赤壁赋》以主客问答的形式抒写了自己的人生哲学。 B.老舍,人民艺术家。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此类作品的代表是《茶馆》《想北平》《雷雨》。 C.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作为四大悲剧之一的《哈姆莱特》,塑造了一位思考多于行动,时时感到忧郁、茫然的王子形象。 D.孙犁,“荷花淀派”的创始人,他的小说《荷花淀》以富有感情的笔触,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众的美好形象,表现了劳动和战斗的诗意。 2.下列对话描写的顺序已打乱,调整后的顺序是 ①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 ②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 ③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④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⑤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⑥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A.③⑥①⑤②④ B.⑥①②③⑤④ C.①⑥②③④⑤ D.③⑥⑤①④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对话英国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 记者:您刚刚提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中国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文明。您认为中华文明得以长期存续的力量何在? 伍德:简而言之,就是《论语》中孔子关于“斯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等)的著名论述。这个理念一直风雨无阻地伴随着中国人,即使有汉末或唐末那样的天下大乱。 尽管文化和语言种类繁多,但人们相信汉文化和文明,尤其是作为基石的文字及包含中华价值观的核心文本。 记者:杜甫在中国被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您为何认为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呢? 伍德:我之所以要说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原因就在于杜甫的作品所涉及的范围极广。其诗作既有关于战争的宏大叙事,也有他在三峡对于人与自然、风景以及宇宙之间关系的思考,还有关于亲情、友情的亲切描述,聚餐、画纸为棋局等生活场景的再现。杜甫广阔的想象力,不仅表现在他写下了“中文最伟大的词语”,而且创造了“中国文化的道德和情感词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杜甫信奉儒家的仁义道德,这些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运行及人际交往中仍然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我们说,这些因素“使社会运转”。 尽管杜甫寂然离世,但他以美妙的语言凝聚了中华文明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一直流传到今天。 记者:您认为以杜诗为代表的中国古诗在全球化的今天有何特殊意义? 伍德:在我们这个时代,过去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从我们身边退去。但是,人们依然可以在当下的中国寻找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因为在这表面之下,所奔流的依然是所有中国人共同拥有的深深的源泉,其中诗歌就是中华文化得以长期延续的一大源泉。 中国有地球上最古老的诗歌传统。《诗经》中最古老的诗歌要早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今天人们依然公认,杜甫的言语从某些角度告诉我们,何为中国人。 但杜甫的诗作不仅仅是为中国人而写的———在我们这个动荡的时代,这位生活在8世纪之人的思索、关于友情的主题、唐诗的世俗视野、禅宗的宇宙人文主义,即使是通过翻译,也仍然具有当代意义。因此,随着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我们确实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我们今天追随杜甫当年的足迹并且了解其背后的深意,愈加凸显其重要性。 (摘编自《通过杜甫感受中华文明精神特质———对话英国历史学家、制片人、作家迈克尔·伍德》) 材料二 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