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493237

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167698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大气,受热,过程,运动,教学设计
  • cover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2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大气运动最基本的状态与原理,在全节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大气运动的基础,而热力环流与风的形成又是后面学习全球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基础。本课时教学需要联系较多物理学知识,地理和物理学科的基础较差的同学对学习本课时内容会有一定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学生根据示意图简单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的基本原理,了解三个环节之间的动态联系,能简单画出热力环流的过程图解释热岛环流等相关自然现象。并结合现实生活深化“绿色生活,保护大气”思维,。 综合思维:运用大气受热、热力环流、大气运动原理分析说明有关温差大小、温室效应、海陆风、风向等实际问题。 区域认知;结合实际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的热力差异和大气运动差异。 地理实践力:通过地理读图分析,分析大气受热状况,以及温室原理,并能联系实际观察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等现象,并会用相关知识解释。 重点:大气受热过程、生活中常见的热力环流; 难点:大气削弱作用和大气保温作用、热力环流原理及现象 多媒体 自制教具 引入课题 问1.生活中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是先到达山顶还是先到山麓? 问2.山顶气温高还是山麓气温高? 问3.为什么先到达的反而气温更低? 过渡: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地球大气的受热过程学起。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削弱作用 地球上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在地球上的接收和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多媒体展示《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首先到达地球大气上界; 接着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受到大气对其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 最后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其中部分被反射,部分被吸收。 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太阳辐射要到达地球,要经过大气层,那也就是要经过大气层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与散射。 (拓展)反射作用: 特点:无选择性 (1)反射主体:云和较大的颗粒尘埃。其中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明显。 (2)规律: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作用越明显。所以,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就是因为云的反射作用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散射作用: 特点:有选择性 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太阳辐射中的一部分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从而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散射作用有选择性,空气质点有能力散射波长小于自身直径的光。可见波长越短的光,越易被散射。所以,可见光中波长最短的紫色和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因此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黎明和黄昏,虽然看不到太阳,而太阳光已被空气中的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到天空,因此,天空是明亮的。 吸收作用: 特点:有选择性 臭氧: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但是,对于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部分却吸收的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来。 过渡: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由低纬度向两极递减。那是为什么呢? 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所以说,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越少,温度越高。 (二)大气的保温作用: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物体的温度越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长。太阳表面温度达到6000K,所以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而地面温度远远低于太阳表面温度,所以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其能量主要集中于红外线部分。同理,大气辐射和人体辐射也是长波辐射。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大气辐射一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由于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