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495323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导写及范文:行止有度,量力而为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57次 大小:145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导写,范文
  • cover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及范文:行止有度,量力而为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江西省鹰潭市高三二模作文题) 材料一:古人将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古人用药讲究剂量,若药量过少,则收效甚微;若药量过大,将会有副作用产生。因此古人治疗疾病要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材料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材料三:每种德行都是两个极端之间的中道,而每个极端都是一种罪恶。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全面综合抓重点”,这是多则材料作文题审题立意的要诀,当然,多则材料之间的关系有多种,根据它们彼此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综合”,这是立意的关键。上面作文题三则材料之间是什么关系? 材料一主要阐述了古人的用药理念,强调用药时要注意毒性与剂量,药量过少或过多都会产生副作用,因此古人用药讲究“适度”的原则。 材料二引用了《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中的名句,以水过于清澈,鱼就无法生存,类比出人过于严苛就没有伙伴的道理,以此告诫人们在为人处事时也要讲究“适度”原则。 材料三是罗素阐释的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智慧,亚里士多德认为走极端是种罪恶,应遵循“中道”收获幸福,反事不走极端。 由此看来,以上三则材料之间属于“近义并列”关系,那么,如何立意呢?不难,“近义材料找交集”--“适度”是它们之间最大的“交集”,在此基础上,材料二和材料三,又强调“极端”的坏处--但内涵是一致的。因此,这道作文题的审题立意难度不大。 高分立意示例 ○立身处世,凡事需适度而行,不能走极端 ○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处理问题要把握好适度原则,力戒极端化,方能行稳致远 误区警示 在审题立意环节,有少数同学可能会步入以下歧途: (1)就事说事,审题立意浅表化。譬如,在审读材料一时,误以为这就是说“药物及其施用剂量”的事,于是乎,就药说药,就剂量说剂量,写成关于“药物及其施用剂量”的“药论”,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材料尽管呈现的是“药事”,但我们要论说的必须是“人事”(其内含的比喻义)--由表及里挖本质,这是比喻性材料的审题立意必须要高度在意的事。 (2)顾此失彼,审题立意片面化。有部分同学可能认为,只要抓住了“适度”这个核心要素,立意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一种浅见。一个完美的立意,必须“凸显重点,兼顾其他”,力争“全面综合”--这是材料作文题审题立意的上上策。 佳作共欣赏 行止有度,量力而为 天地为炉,造化为工。阴阳为炭,万物为铜。自量天地,行止有度。行稳致远,不常不庸。人生于天地间,总要经历世间百态,虽处境各异,或优或劣,或顺或逆,必要量力而为,行止有度,力戒极端,方能臻于善美,达人生事业之至境。 张弛有度,以智启行。 《周易》有“否极泰来”之言,《老子》有“物极必反”之语。自古以来张弛有度,适可而止,意义深远。量力而行,即便不能善始善成,亦可不灾不穷。譬如用药治病,多则有损,少则无用。唯有适可而止,方可尽善尽美,反之则适得其反。亦如春秋之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一雪会稽之耻。但功成之后,他急流勇退。又化名鸱夷子皮经商,三次暴富,又三次尽散家财,留得一世英名。试想,倘若范蠡仰其谋略,贪图高官显爵,迷恋荣华富贵,如此,他则欲壑难填,跟定勾践,居功自傲,索求无度,那么,文种之惨局,即其人生之尾声。行止有度,量力而行,非但保身之举,亦是贤者处世之智。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过刚易折,是为无为。金庸先生笔下《书剑恩仇录》有言:“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