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501576

第22课《穿井得一人》课件(共26页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96986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2课,穿井得一人,课件,26页,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吕氏春秋 1、深入探讨寓言的现实意义,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2、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 3、积累词语,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目标 知识预览 壹 编者及作品简介 写作背景探究 编者简介 吕不韦(?-前235年) 姜姓,吕氏,名不韦,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 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 主编《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史称“杂家”。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主持、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传世巨著。该书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贯穿全书始终,融合儒、墨、法等各家学说,分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的传世巨著。吕不韦因散尽家财帮助在赵国为人质的秦昭王孙异人立嫡有大功劳在异人后来继位为秦庄襄王后被任用为丞相。 作品简介 文义疏通 贰 文章的阅读,注意停顿和断句,文章对应的注释和翻译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课文朗读 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轻松喜悦 神秘兮兮 强调 朗读指导 叙述部分 丁氏 传播者 分角色朗读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居 之 而 溉 译文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需到外面打水浇田,因此(他家)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井之后,(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告 得 穿 及 打水浇田 助词,的 表顺承,就 居住 得到 等到 告诉 开凿 汲 文意梳理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闻 之 译文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就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代词,这件事 听说 讲述 使听说 道 于 闻 对,向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 令 译文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丁家的人回答说:“(家里挖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使唤 派遣 在 于 不若 不如 对 使 回答 像 若 文本探究 叁 特定文段和语句的理解,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 起因 (第1、2句) 误传 真相 (第3、4句) (第5句) 宋国姓丁的人家将因打井而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国人以讹传讹,国君询问真相。 收束全文,用议论点明文章主旨。 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精读细研 你觉得发生这件事的原因是什么? 丁氏对此表述不够清楚。 “有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 “国人”似乎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于是愈传愈广。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最后一句在结构上,收束全文,表达对故事的看法;在内容上,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文章主旨,简洁明了,画龙点睛。 精读细研 精读细研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别人,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精读细研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如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不能以讹传讹。 拓展延伸 肆 文体知识的拓展,对写作手法的探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