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505406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专练言论类(含解析)

日期:2024-06-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2266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
  • cover
材料作文专练--言论类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巴金先生在散文《灯》中写道:“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作家刘同《向着光亮那方》里则有这样的话:“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愿你在自己存在的地方,成为一束光,照亮世界的一角。” 以上两则言论对我们的未来发展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夺胎换骨”“以故为新”是黄庭坚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是王国维对诗人创作的具体要求;“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是林黛玉传授给香菱的作诗秘籍。 上述三人关于诗歌创作的言论对我们观察自然宇宙、看待万事万物、感悟社会人生也颇具启示意义,你对其中的哪一条感触最深?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徐悲鸿 ②凡富于创造性的人必敏于模仿,凡不善于模仿的人决不能创造。———胡适 以上两则言论对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联系自身实际与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今年的全国政协“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某中学校长唐江澎回答“教育的真谛”的问题时说: “分数是重要的,但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孩子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孩子只有分数,我看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 “一个学校没有升学率,就没有高考竞争力。但是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升学率,国家恐怕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对于唐江澎的言论,你有何感受和思考?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例文: 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 当我们身处黑暗,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是指路的明灯。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暂时生活在黑暗当中。这时候,与其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点燃一盏心灯,可以照亮自己前行的路,让自己成为一盏灯,亦会为他人带来光明。 感动中国的江梦南是这样一盏灯。从小就双耳失聪的她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学会了读唇语和发音说话,像普通孩子一样去上学。只能看老师的嘴型才能“听”懂上课内容的江梦南,最终成为了清华大学的博士。江梦南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激励了无数身处逆境的人。 为贫困女生奔走办学的张桂梅是这样一盏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张桂梅立志让贫困山村女孩们走出大山,历尽艰辛创建了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她立足现实,坚持家访,用道理感化家长,用真情留住学生,“能救一个是一个”,一步一个脚印前行,照亮了数千名贫困女生的人生之路。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也是这样的一盏灯。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国力衰弱,列强欺凌,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我们的民族进入了五千年来的至暗时刻。共产党人给黑暗中的国人带来了光明,带领全国人民闯出了一条康庄大道,不但摆脱了列强的控制,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而且还在落后的情况下奋起直追,成为了世界第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