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507015

第一章 种群 练习(解析版)

日期:2025-02-05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4次 大小:12239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一章,种群,练习,解析
  • cover
第一章 种群 练习 一、单选题 1.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捕获总鸟数 麻雀 黄鹂 第一次捕捉 100 46(标记后放生) 43(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捉 102 42(其中6只标记) 36(其中9只标记) A.该区域麻雀的种群数量大约是322只 B.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 C.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 D.若麻雀被捕后警惕性提高,则计算的结果偏小 2.自疏现象是指同种植物或固着性动物,因种群密度增大而引起种群个体死亡,从而导致种群密度降低的现象。下图表示某种植物自然稀疏过程中种群密度与植株平均质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植物自疏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种内竞争的结果 B.植物自疏现象为作物的合理密植提供了理论指导 C.在植物自疏过程中,植物种群的总质量会逐渐减少 D.自疏现象可使存活的植株获得足够的资源繁殖后代 3.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点时种群Y增长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B.曲线X的λ是逐渐增大的 C.调查草地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选择单子叶植物 D.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均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4.科学家同时向两座独立岛屿分别引入数量、年龄大小几乎相同的狭颅田鼠,构成甲、乙两个种群。经过多年的调查统计,两座岛屿中狭颅田鼠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和乙竞争处于劣势 B.在t1~t2时,乙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上升 C.若狭颅田鼠的种群数量超过K值,非密度制约因素作用会减弱 D.在t4时再次引入部分狭颅田鼠可能导致乙种群出现t3~t4的变化趋势 5.如图曲线a、b表示两类动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当种群密度相同时,曲线a代表的生物存活率较低 B.曲线a体现了该动物的存活率与种群密度呈负相关 C.依据曲线b,人工养鱼时种群密度越大越好 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斗争最剧烈 6.2020年初在东非爆发的蝗灾对这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其中沙漠蝗虫因食量大 繁殖力强,危害极大。科研小组调查一年中气温和降水对蝗虫数量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蝗虫数量受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B.对蝗灾区进行人工降水可有效控制其数量 C.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不利于沙漠蝗虫的增长 D.适量引入鸟类捕食蝗虫的措施属生物防治 7.可用数学方法分析果蝇数量的增长规律,可得出其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广口瓶底部铺一层2cm厚的棉花,用两层密封薄膜扎紧瓶口 B.若果蝇数量不易直接计数时,可先在培养瓶内放入乙醚棉花团,麻醉后倒出计数 C.在实验条件下,用水果培养果蝇,其种群数量呈现指数增长 D.在广口瓶内培养果蝇过程中,其增长率逐渐降低 8.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天敌对猎物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B.阳光、温度、水等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素 C.随种群密度的增大,种群受食物影响越大,食物短缺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D.环境不受破坏时,种群数量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 9.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都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B.用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可精确地计算出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C.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般不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均属于种群的特征 10.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山羊种群内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