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507613

第14课 明清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课件(共10张PPT)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全一册 (2)

日期:2025-02-04 科目:历史 类型: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38010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一册,中国历史,2023,高教,学期,高一
  • cover
(课件网) 第14课 明清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1、发展: (1)农业:①明朝中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②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③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 第一章节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2)手工业:明朝后期,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手段,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这类情况在清朝继续有所发展。 2、局限: ①就全社会来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 ②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3)商业:①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 ②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 ③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此图为清人徐扬所绘,反映了清朝中期苏州商业的繁荣景象。 1、背景: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黄帝 2、继承(陆王心学): (1)核心:“致良知”。“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 (2)评价: ①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②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③陆王心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王守仁像 第二章节 思想领域的变化 新 石 器 时 代 3、批判: (1)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2)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他还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 (3)顾炎武: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王夫之也对宋明以来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批判。 1、背景:①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②社会娱乐活动丰富 ;③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第三章节 小说与戏曲 2、小说 ①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各自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的《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②明朝中期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清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分别是神话小说和讽刺小说的杰作。 ③清朝中期由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以贵族家庭贾府兴衰变迁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3、戏曲: ①明清戏曲创作也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 ②舞台演出方面,从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昆曲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③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剧,并且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同 光 十 三 绝 1、明清时期科技的发展: (1)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和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分别系统记载中国古代中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 (2)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第四章节 科技 2、西方科技的影响: (1)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代表人物有意大利人利玛窦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