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517751

统编版 选必1 第一单元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教案

日期:2024-06-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5319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选必,第一,单元,4课,中国
  • cover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1、课程标准 通过历代变法的内容,了解中华民族政治制度不断与时俱进、求变求新的变革精神 2、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四次变法的背景内容影响 2.了解近代三次变法的背景内容影响 3.了解当代三个历史阶段的改革 三学生已经储备的知识 本课重要知识 学生已掌握的知识 学生未掌握的知识 中国古代 商鞅变法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P11 孝文帝改革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P30 王安石变法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P52 张居正改革 √ 中国近代 戊戌变法 中外历史纲要上18课P102 清末新政 √ 民国改革 √ 新中国 完成社会主义革命 中外历史纲要上26课P160 成就曲折 中外历史纲要上27课P162-16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十单元 三、学习过程 (一)知识结构梳理 (二)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中国自古就有改革的传统,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能促进社会进步和民族交融。中国古代的变法是如何适应时代潮流或者适应时代需求的。 任务1:阅读教材P22和历史史料,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影响。 变法 时代背景 主要内容 时代影响 商鞅变法(春秋战国) 经济:铁犁牛耕,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政治:分封制、宗法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形成。 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推行县制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推广小农经济;废除贵族特权;官僚政治形成;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一:鞅以……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故废井田,制阡陌, 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通典·食货志》 材料二: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材料三:有军功者,各(各自)以率(标准)受上(等级)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归属)籍(公族簿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等级)名(名号)田宅、臣妾。……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材料四:(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县。 ———《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变法顺应了大变革时代潮流,推动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任务2:阅读教材P22-23和历史史料,分析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 变法 时代背景 主要内容 时代影响 孝文帝改革(北魏) 内迁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北魏重新统一北方 实施均田制;采取各种汉化措施 遏制了土地兼并,提高农民积极性;加快了北方民族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南北差距,为隋唐统一奠定了基础。 材料一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20亩…·田地缺乏地区,允许农民“逐空荒”,迁往他郡。…卖者坐(处罚)如律。 ———白寿彝总主编;何兹全主编. 中国通史 7 第5卷 中古时代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上[M]. 2015 材料二 (北魏)南迁,革夷从夏(注:即孝文帝改革)。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 材料三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 ———《洛阳伽蓝记》 材料四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北魏孝文帝改革适应了民族融合的时代潮流。 任务3:阅读教材P22-23,回顾中外历史纲要上P52的知识,和阅读历史史料,分析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影响 变法 时代背景 主要内容 时代影响 王安石改革(北宋) 三冗导致了政治腐败、财政困难。 边境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 针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变法的政策和措施 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的手段,通过加强经济管理,实现了富国的目的。兵农合一的做法并未取得强兵的成效。 材料一 材料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