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519449

中职语文高职版 《大学语文》第四版《长恨歌》课件(共23张PPT)《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日期:2024-12-24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9740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中职,语文,高职,大学语文,第四,长恨歌
  • cover
(课件网) 长 恨 歌 白 居 易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 16岁时,白居易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据说,他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闻其名,便开 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 他青少年时代特别刻苦。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读书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zhī)。 诗歌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寄唐生》 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 最大的艺术成就———倡导新乐府运动 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社会弊端,使诗歌起到干预社会、补救时政的作用。 代表诗人:元稹、白居易等。 诗风:平易朴实,语言通俗直切。 吊白居易唐宣宗李忱 缀玉联珠六十年, 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白居易, 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关于杨玉环: ①16岁→ 寿王(李瑁)妃 ②21岁→ 见玄宗 玄宗惊艳于她的美貌,但碍于是自己的儿媳而不便明目张胆纳入宫中,便让杨玉环出家,脱离寿王,做了女道士,道号“杨太真”。 ③27岁 → 册为贵妃 以“杨太真”的身份入宫,从此“三千宠爱在一身”,被册封为贵妃。其父兄姐妹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其堂哥杨国忠贵为右丞相。 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正所谓“君王从此不早朝”。为了两情欢爱,可以把国事先放在一边;但皇帝毕竟是皇帝,他所做的一切必然要牵涉到政治,而他们的爱情最终敌不过政治。 ④马嵬兵变,自缢玉殒。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范阳,次年长安失守,玄宗率1300人和24名宫女出逃,大将陈元礼护驾。西行至马嵬驿,将士们怨恨杨氏兄妹,不肯前进,诬说杨国忠通敌谋反而杀之。陈又对皇帝说:“既然杨国忠通敌,杨贵妃也不宜留下。”李隆基无可奈何,用白绫让其自缢,杨妃时38岁,已追随皇帝17年。 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成,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歌传》。 写作缘起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元代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清代洪昇《长生殿》(据记载,当年唐玄宗和杨贵妃,七夕登长生殿,遥见牵牛织女星,彼此立下誓言,愿世世为夫妇。) 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内容梳理 玉环入宫,玄宗专宠 汉皇重色思倾国……尽日君王看不足 逃难途中,兵变玉殒 渔阳鼙鼓动地来……回看血泪相和流 阴阳两隔,沉痛思念 黄埃散漫风萧索……魂魄不曾来入梦 道士施法,寄物明志 临邛道士鸿都客……此恨绵绵无绝期 解题: 长恨歌 谁恨? 恨什么? 为什么会长恨? 怎么表现恨? 李隆基和杨贵妃 彼此相爱却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