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522760

第21课 《己亥杂诗》 课件 (共20张PPT)

日期:2024-06-1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76323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1课,己亥杂诗,课件,2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第21课 己亥杂诗 龚自珍 1.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品读诗歌,鉴赏诗歌意象,理解诗中的哲理。 3.背诵诗歌,评价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01 晓常识 姓名: 籍贯: 作品: 身份: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 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01 晓常识 《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是诗人被迫辞官后的诗集,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按干支纪年这年为己亥年,故称《己亥杂诗》。这年诗人辞官南归,于农历四月二十三离京,七月初九回杭州,九月十五日北上接家眷,十二月二十六日抵达江苏昆山。期间往返九千里,诗人共写了绝句315首。叙述了诗人的家世出身、仕宦经历、师友交往、生平著述以及思想感情、革新建议等。 02 知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与吴虹生书》),写就巨型组诗。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03 夯基础 (1)读准字音 己亥( ) 吟鞭( ) hài biān (2)词语解释 浩荡离愁: 吟鞭: 落红: 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诗人的马鞭。 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04 识文本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2.根据注释,疏通诗意。 04 识文本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04 识文本 2.根据注释,疏通诗意。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 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1.诗人如何写出辞官离京时的愁绪的? 下笔一个“浩荡”,形容愁思无穷无尽,生动形象,使人仿佛看到诗人心中的愁绪翻滚而来,又以“夕阳西斜”为背景,更渲染出一种日暮途穷的伤感。 2.为什么说“吟鞭东指”“即天涯” 因为在诗人看来,这次离京,也许永远也不会回来了,出了城门,就如同人在天涯一般。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作者以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两句以新奇的比喻(“落红”比喻自己离开官场后),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抒发了不忘报国的崇高胸怀。 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今天,我们常用这句诗来表达无私奉献(为了美好事物而敢于献身)的精神。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离别的忧伤,解甲归田的惆怅 感情:比喻明志,表达作者仍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崇高的献身精神。 归途的轻松愉快与豪迈 积极的人生态度 4.诗中写出了作者几种心境?全诗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辞官南归 不甘沉沦 为国效力 表明心志 失落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