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528172

统编版必修下册12 《祝福》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129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必修,下册,祝福,教学设计
  • cover
《祝福》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可知部编版高中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教学。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教学过程中需明确每个单元皆有设计若干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以保证语文工具性的落实。另一方面,教学应结合新时代高中生人格和精神成长的需要,充分考虑人文主题的设计以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在教材处理中,明确《祝福》作为小说体裁学习时需注意的教学要求,从祥林嫂的肖像描写入手,引导学生结合故事情节概括人物形象,掌握白描的写作手法。不同于其他教学设计,本次教学从肖像描写中的服饰描写着手,通过对比分析和学生的合作探究,逐步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本次教学设计采用了提问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赏析法三种教学方法。通过师生的相互问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以及赏析作品人物形象的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符合学习任务群学习的途径要求。 教材分析: 本文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一篇小说,学习本单元要围绕课程标准规定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进行教学,这是学生高中阶段第一次集中学习小说这一体裁。本单元所选类型多样的优秀古今中外小说,凸显着作家对社会和人生世相的深刻洞察,蕴藏着对旧世界与丑恶事物的批判意识。本单元的教学不仅要紧扣学习任务群也要贯穿对人文主题的设计。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学会观察社会生活本质,加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祝福》一文体现了鲁迅小说“为人生”的宗旨,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学习时,要明确构成小说的三大要素,在分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体味作品的语言表达,学会概括情节并结合社会环境的描写思考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提升把握作品内涵、理解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通过之前对鲁迅相关作品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相关描写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所以课堂上,教师只需强调人物描写方法在文中的具体运用。但是,学生对造成祥林嫂悲惨命运的真正原因理解有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带领学生共同回顾小说的三大要素,接着引导学生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概括出祥林嫂的形象,针对文中肖像描写中的服饰,通过对比分析和学生的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以及文章创作背景的介绍,达到让学生逐步认识封建礼教摧残劳动妇女的罪恶本质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学会结合故事情节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2.品味小说语言,认识肖像描写在小说中的具体运用。 3.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深刻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学重难点: 1.肖像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深刻感受封建宗法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 教学方法:提问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赏析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音像;图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晓知识 同学们,通过先前的学习我们明确情节、人物、和环境构成小说的三大要素。其中,人物作为小说的核心,是作者表达自身情感态度的鲜活载体。今天我们一同学习鲁迅的《祝福》,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精妙的语言刻画祥林嫂的形象与精神世界的变化,跟随老师的步伐共同来探索吧! 二、自主探究,看人物 1.学生思考,概括人物形象:同学们,鲁迅先生在小说中对祥林嫂进行了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写。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这三处肖像描写并结合故事情节,简要概括祥林嫂的形象。 学生思考并明确: (1)初到鲁镇———充满希望的妇女 (2)再回鲁镇———苟延残喘的妇女 (3)街头乞讨———精神枯竭的妇女 2.教师提问,探究人物状态:通过三次肖像描写,我们认识了一个什么的祥林嫂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