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532419

(核心素养目标)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4-05-14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231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文化,学年,哲学,必修,统编,政治
  • cover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一、理论基础和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否定观,是我们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理论基础。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是对一切事物的发展采取分析的态度,反对简单的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中,要促进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坚持科学态度,即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要有辩证取舍的态度,要有转化再造的能力。对外来文化有选择、有分析、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指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对待外来文化,要立足国情进行中国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外来文化中优秀的、有生命力的要素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离不开世界文明发展的环境和营养,更离不开中国既有的文化土壤和条件。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都必须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应当立足中国国情,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二、课标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3.2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 教学提示:以“文化的力量有多大”为议题,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的意义。可通过社会调查,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可评析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的价值,评估现代传媒对文化传播的影响,感受文化差异对人们的经济、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哲学素养和文化知识,已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树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感知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但是他们缺乏辩证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有可能做不到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辩证地对待外来文化,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对学生进行引导;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探究的过程,提升学生对话协商、沟通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培养和提升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 四、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1.政治认同 通过对敦煌文化的分析,围绕“保护传承敦煌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核心议题进行探讨,认识坚持文化发展需要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交流互鉴,增强文化认同;坚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政治认同。 2.科学精神 通过对“保护传承敦煌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这一问题的深人探究,认识到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即既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还要有辩证取舍的态度。同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盲目照搬照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辩证的思想方法,增强科学精神。 (二)学科能力目标 1.学习理解 能指出“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的错误;能理解文化发展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要做到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2.实践应用 能结合具体材料说明文化发展中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要求的重要性和意义;能结合具体材料说明文化发展中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要求。 3.迁移创新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