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536742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综合练习题(十)(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1762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综合,练习题
  • cover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综合练习题(十)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欣赏明代书法家祝枝山的书法作品(局部),依据图片中方框内的句子回答问题 (1)关于书法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2)将“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正确、工整、规范地抄写下来。 (3)若将此句含义用成语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A.寝食不安 B.夜长梦多 C.食不果腹 D.废寝忘食 (4)在我们学过的《出师表》中,与此句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B.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D.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二、诗歌鉴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实写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和沙场点兵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 C.下片一、二句写马快弦急,战斗激烈,从侧面衬托了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 D.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表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3.“可怜白发生”的慨叹与前面的豪壮格调形成巨大反差,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月出天山 梁衡 ①月亮给人的一般印象是温柔、朦胧、美丽,但它也有雄浑、苍凉、悲壮的一面。记得小时候读的第一首写月亮的诗是就是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眼中的月亮是苍茫、雄浑、伤感的。 ②原来月亮之美也是有婉约和豪放之分的。有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有人望月问天,拍遍栏杆。李白不愧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第一个将雄伟壮阔的天山和光明浩荡的月亮连接起来,展开了一个宏大的场景,从而也打开了我们心境的另一扇窗户。我喜欢这个意境,这和我的阅历有关。大学一毕业我就被发配到西北,那时“文革”动乱还未结束,工作不定,常一个人在黄河边,看月涌大河流,不知人往何处去。 ③我曾在一首诗里说到“从来豪气看西北,涛声依旧五千年”。虽然同是一个月亮,但我总觉得西北的月亮比江南的圆,圆得结实、明朗、直爽,不朦胧、不矫情。古来西北多为征战、流放之地,又加上自然条件的辽阔苍茫,人生存之艰难,所以在西北看月与在江南不一样,豪放多于婉约,家国情怀多于儿女情长,自有几分悲壮与苍凉。名句如卢纶①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如白居易的“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戊戌变法六君子谭嗣同曾仗剑游西北,有诗云:“我愿将身化明月,照君车马渡关河。”林则徐是福建水乡之人,曾是惯看清风明月、渔歌互答的。但他一踏上被发配新疆的漫漫长途就悲从中来,豪气溢胸,眼中的月色也为之一变。他在伊犁过中秋时有诗:“雪月天山皎月光,边声惯听唱伊凉②。孤村白酒愁无奈,隔院红裙乐未央。”他出嘉峪关时感慨:“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毛泽东很喜欢这首诗,曾抄写,现还挂在人民大会堂的甘肃厅。就是毛泽东一到西部,其诗也有“长空雁叫霜晨月”式的悲凉。 ④西北我去过多次,西北月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上世纪80年代初,石河子是一片刚开发的绿洲,全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